這種投石機相比於大桓人造的簡易投石機,要複雜得多。

同樣使用配重塊,但平山城中的投石機不需要考慮機動!

直接部署在北側城牆之後,結構上更為穩固。

那種一根長木杆,一頭一個木勺,一頭綁個大石頭的古老射擊機器,燕北當然不會用。

配重的部位,燕北選擇了一個方形木桶的形狀,木桶吊在長杆上。

這樣配重上下移動的時候,力的傳導效率更高。

不光同樣重量情況下傳導的力更強!

大大的方形木桶,還可以隨時從裡面取出或是加入配重塊,來達到調整射程的效果。

木杆長的一段也沒有采用木勺的設計,而是從尖端開叉,用繩子和網兜做出了一個像彈弓的設計。

這樣配重塊落下時,木杆帶動網兜向上,最後由網兜完成拋射。

這樣的方式比直接拋射準確度更高,射程也更遠。

大桓的投石車,只能打到一百五十的距離。

平山城中的重型投石車,射程超過兩百五十米!

大桓的投石車,只能拋射人頭大的石頭。

燕北設計的投石車,在拋射兩百六十斤重物的同時,還能保障射程!

能有這樣的威力,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就是燕北設計的投石車,配重有九噸重!

對於投石車來說,能拋射的重量和射程取決於設計上的種種方面。

但投石車拋射的能源,就是配重塊的重力。

九噸重的配重塊,配合絞盤和滑輪,讓少量計程車兵,便能操作。

大桓人還在用繩子直接拉,配重塊的重量,自然上不去。

燕北的設計在各個方向碾壓了大桓的投石車,效果也截然不同。

大桓人威懾性地扔了兩輪石頭,平山城中的投石車,就開始發威。

那可是兩百六十斤的拋射重量!

燕國這邊並沒有用來拋射石頭,而是精心為大桓人準備了一份厚禮。

一個個巨大的陶土罐,口被封住,飛上了天空。

這些罐子落在大桓人的陣型中,立馬爆炸!

其中,難以描述其形狀和顏色的物質,頓時濺射的周圍數十米無人能倖免。

這種難以描述的物質,在中原人守城戰的時候經常使用,叫做金汁。

名字不錯,可實際上,就是從廁所掏出來的糞水。

把這些糞水燒得滾燙後,直接從城牆上澆下去,攻城的人,頓時就要被燙得皮開肉綻。

而且,因為金汁的特殊性,一旦被金汁燙傷,面板大面積潰爛在所難免!

人很快就會因為感染而死。

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時代,一旦被感染,這條命九成九要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