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酒足飯飽,桌上食物化為一片狼藉,熱熱鬧鬧的婚宴也告一段落。畢竟今天的主角是王耀,他將柳蘿迎進新房之後隨即來到客房與眾人吃酒,到場的各位只是對王子正此人熟悉,對王耀的印象卻只是停留在早期他十分好賭的形象上。
俗話說當人們對一個人形成了第一印象之後,就難以再去改觀,除非他真的做了什麼變化很大的事情。之前賓客們對王耀只聞其名,卻從未見過他人。今日來宴席一會,倒也覺得生得玉樹臨風,一派風流。
加上與眾人敬酒之時舉止大方,淡定從容,一時間竟與眾人的印象相悖。眾人覺得新奇,倒也沒有將此事拿到堂上議論,只是幾個相熟的人小聲的討論著。
王耀自知以前是自己做的不對,即便聽到了他人的討論,察覺了一些人的疑惑,一切只裝作不知,依舊端著酒杯,含著笑,四處敬酒。
王子正有一個表親,是與王家這一門最親近的人,這次王耀的婚禮他自然也來參加了。王耀敬完李紹白這一桌之後,立刻去了親戚所在的那一桌敬酒。王子正這個表親,姓楊,名為楊為民,是個極其耿直的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看到不順眼的事情就會大聲地說出來,為此他吃了許多虧,但儘管如此,他依舊不曾改變這個習慣。
但這個楊為民待王耀這個侄子卻是非常好的,王耀年紀尚小的時候,他時常帶著最好吃的糕點來看他,那個時候王耀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少年,每日功課又學得勤奮,不僅王子正對他的期望很大,連楊為民這個表親也對他寄予了十足的期望。
然而後來王耀一鑽進賭坊之後就將其他一切事情都拋開,甚至楊為民再來王家看他的時候,他竟表現出不耐煩來,氣得楊為民一揮衣袖,從此再也沒有踏進過王家的門。
遞發請柬的時候,王耀也曾思索要不要將請柬遞給楊為民,他深知自己在年少時犯下的錯誤不可原諒,寒了他的心。但最後還是將請柬送了過去,當日遞請柬的時候,王耀甚至連門都沒有進,只是將請柬放在楊宅外面的獅子雕像的嘴裡。
沒曾想今日楊為民竟然來了,王耀一時間百感交集。他緩步走向楊為民所在的位置,端著酒杯的手甚至有些顫抖,尤其當楊為民將目光轉向王耀時,王耀竟激動地有些說不出話來。
沒等王耀開口,楊為民倒率先說了話,只見他慈眉善目,竟不復當年不怕天地的伶俐感。
“幾年未見,耀兒竟也要娶親了,時間真是不等人啊。”
王耀也難平心中的波瀾,快步走到楊為民身邊,將手中酒杯舉過眉頭,與楊為民敬酒。
“是侄兒之過,還望楊叔父勿怪。”
王耀將酒杯放到唇邊,一飲而盡。
“這不怪你孩子,是我過於計較了,這杯喜酒我可要多喝些。”
說完楊為民也端起酒杯飲下酒,這酒是第一酒樓提供的女兒紅,用在喜宴上再合適不過。酒水敦厚,喝著清香,算不上烈酒,繞是喝多了也不會太過醉人。
在不遠處桌子上的李紹白可以說是興致勃勃地看著楊為民所在宴桌上的情況,這個楊為民曾經的耿直豪爽在歲月的摧殘下早已所剩無幾,也變得圓滑勢利起來就。這些年他心中也許有過後悔為何自己已經變成了現在的模樣,但這念頭也僅僅是一閃而過。面對富饒的生活,人們何曾會懷念當年的悽慘呢?
李紹白之所以對這個楊為民感興趣,恰恰是因為另一個原因。眾人皆知管理西交街的巡捕,官階大的皆為洋人,卻偏偏有一個探長是華人,這個探長雖然官職不高,但是權力卻不小。同時卻有許多人併為見過這個探長,只知道他雷厲風行的手段,不知其人是何模樣。
而王耀此時敬酒的這位叔父恰是巡捕房裡的那個探長。上海公共租界的巡捕房不過十三個,楊為民便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