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收元青花的好時候 (第2/2頁)
亂世珍寶籬笆好全文免費閱讀 青木赤火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不要說簡單幾個字的年款,寫了二三十個字供奉紀事款的青花瓷我都見過。”
“這類東西市面上不多吧?”
“我不是告訴你了麼,這種贗品,主要是用來蒙洋人的,他們看字多更願意出錢。咱們自己行裡,相互少有買賣。”
“明白了。”
莫小年的心口有點兒緊。
民國時期,確實有一些元青花精品流出國門,因為國內的古玩行不認啊。
就連頂級行家都認為:元代沒有堪稱藝術品的青花器,髮色幽藍濃重的蘇麻離青鈷料,是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才帶回來並用到瓷器上的。
他們不是沒有見過元青花,如果不帶款兒倒好,大多會當成永樂和宣德青花,這樣的肯定重視。
如果帶元朝的年款,那就像倪玉農說的這樣,會當成仿製的贗品。
但是,流出國門的元青花,卻逐漸引發了國外學者的研究。
1929年,英國學者霍布森,根據華夏瓷器收藏大戶——大維德的一對“至正十一年”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發表了一篇文章:《明以前的青花瓷》。
這篇文章暫未引起太大波瀾。
直到1952年,美國一個叫波普的博士,結合華夏流出的元青花和土耳其託布卡普宮的數百件元青花,發表研究成果之後,元青花才受到全世界研究華夏古陶瓷學者的重視。
而國內的學術界,也將此類精品元青花定名為“至正型元青花”。
莫小年默默梳理了一遍,心道:現在其實是收元青花的好時候啊。
最好留在國內,不要流出國門。
再說了,此等重器,自己收藏也是極好的。
“小年,你在想什麼呢?”
“掌櫃的,我想收一些這種仿冒元青花的贗品。”
“你收這個幹嘛?”
“學習。研究贗品,是為了更精準地鑑定真品。畢竟,永宣青花都是重器,價值不菲啊。”
倪玉農沉吟,“這個想法倒是不錯,不過既然是蒙洋人的,有的價錢還不低呢,你得找低價的才合適。”
“是啊,我也沒多少錢。”
“你要有心,低買是不難的。”倪玉農道,“不是誰都像陸永熙那樣,在英國待著受了不少洋人的影響,給看高了。”
“掌櫃的,您要是見到什麼漏兒,也勞煩告我一聲行麼?”
“行。”
“掌櫃的,我來了京城,您照顧有加,今兒中午我請您和桂生一起吃頓飯如何?”
“你一個夥計,請掌櫃的吃飯······這麼多年了,桂生可從來沒請過我。你要是請,那不是等於扇他耳刮子麼?”倪玉農說得誇張了一些,其實就是不讓請。
“那不一樣,他是兒徒,我就是個打工仔。”
“打工仔?”
“噢,廣州話,上次聽我老舅說的,就是幹活賺錢的小夥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