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普森是美國人,清朝時期,確實曾被朝廷賜過三品頂戴,穩穩吃過兩年皇糧。

結果兩年後清朝倒臺了,他的官品差事沒了。

但是湯大人的名號,卻留下來了,人也一直在京城住著,人稱旅華洋人頭一號。

他有錢,又喜歡文玩古董,琉璃廠那是得空兒就來逛逛。

只要東西真,出手很闊綽。

所以,他是很多店鋪爭搶的紅人。

看著精品瓷器落入洋人之手,莫小年心裡著實有些不爽,但是他目前只是一個古玩店的夥計,暫時只能順勢行事。

“今天賣湯大人瓷器的提成,有你一份!”桂生慷慨地拍了拍莫小年的肩膀。

“不合適吧?”

“要不是你支應著老那,這破落貨說不定攪和我的生意呢!”桂生啐了一口,“大清早就亡了,他這一副臭棺材架子還沒倒。”

“他拿來的罐子倒不算假,光緒仿康熙。”

“光緒有什麼年份?駕崩才十年的光景。”桂生擺擺手,“以後甭搭理他,他家留下的好東西早就賣光了,現在見天兒倒騰假貨在琉璃廠晃悠,誰見了誰煩!”

莫小年不由啞然失笑。是啊,自己一時沒轉過來。對於民國初期來說,光緒有啥年份啊?

這又不是一百年以後,光緒仿康熙被稱為小康,其中的精品勉強還能賣上點兒小錢。

那個五彩罐子,給兩塊錢都高了。

實際上,這路東西在民國時期,基本上是當搭頭的玩意兒;你買一件清三代的大件,有時候能送你兩三個光緒的小件。

······

整個一上午,除了那友三是賣東西的,買東西的就成交了兩筆,一筆是湯大人的大買賣,一筆是一個很普通的顧客買了一支晚明的白玉簪子。

眼看快到午飯點兒了。

本來後院廚房是可以做飯的,不過莫小年不會做飯,桂生今天也懶得做了,便提議吃包子得了。

附近有家老店包子鋪,桂生讓莫小年看店,他去買包子,後院廚房有醋有蒜有醬豆腐,買回來吃也挺舒坦。

桂生前腳走了,那友三後腳就又回來了。

“三爺,您這是刻意看著桂生走了才回來的吧?”莫小年直接問。

“嗯,我就看你不一般,比小桂子可聰明!”那友三此時手裡依然抱著那個包袱,“這東西啊,你再添點兒,我就給你了。”

“添點兒?”莫小年啞然失笑,他對過去古玩行裡的規矩是清楚的,“三爺,買賣回頭折一半,現在連一塊錢都不值了,您還讓我添點兒。”

“小······小寧是吧?”

“莫小年。”

“哦,小年。你是新來的,老家哪裡的?”

“奉天。”

“有筆買賣,能不能助我一臂之力?”那友三壓低了聲音。

莫小年皺眉,“三爺,您在這琉璃廠熟門熟路的,我卻是初來乍到。您給我說這個話,這不是讓我納悶麼?”

那友三不抬頭,目光斜著向上看著比他高半個頭的莫小年,“這麼著,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明兒晚上,時辰就在······戌末亥初吧,石駙馬大街西頭,咱們碰碰。”

“戌末亥初?這大晚上的······”

“你自己把握。”那友三挑眉,一手虛點兩下,而後扭頭就走了。

“哎?三爺······”莫小年喊他,他卻沒回頭,出了寶式堂,徑自去了。

莫小年搖搖頭,他並不喜歡和這種“封建餘孽”打交道;不過呢,確實還有點兒好奇心。

過了一會兒桂生回來了,手裡提著紮好的荷葉包,“那友三又回來過對吧?我遠遠看著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