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完成後組合起來建造大型裝置。只是這樣做一個大型裝置得需要花不少的時間。但星際旅行,需要帶的東西太多了。所以,能節省空間和質量的方法還是非常受歡迎的。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小型製造基地先生產中型製造基地,再用中型製造基地生產大型製造基地,然後用大型製造基地製造需要的大型裝置,裝備。只要資料庫資料齊全,這就是一個最經濟的辦法。不用攜帶五花八門的各種材料,也不用攜帶各種複雜的加工裝置,還能保證全品種高品質的產品供應。這真是出門旅行必備的好工具啊!

幫助的內容太多了,趙飛東翻翻,西看看。前面是介紹便攜基地功能和基地的使用方法,後面都是可以生產的各種產品的介紹。越往後越複雜,不但有近地飛行器,連星際飛船都有。真是太棒了!如果這些都能生產,那地球文明都要邁上一大步了。

看了半天幫助,趙飛大概明白了這是個什麼東西了。原來外星文明已經擁有了原子級的製造技術,這個探險基地,就是一臺帶探險用產品資料庫的原子級製造裝置。無論世間的產品,功能如何千奇百怪。可歸根到底都是由各種材料組成,而材料又是用不同原子組成的,而原子級的製造機,就是可以用原子直接製造需要的產品。要實現這樣的功能,這裡需要幾個重要的技術,

一, 拆分材料需要巨大的能量,合成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能量的管理和儲存非常重要,否則要浪費很多的能量;

二, 組合過程中的固定和控制,必須將原子和半成品分子撲捉,固定在相應的位置,直到完成物質的組成。這種由不穩態向穩態過渡情況如何控制?

三, 環境干擾如何排除?這可是原子級別的生產,空氣中的灰塵,生物,甚至空氣本身,都是汙染原子。如果排除不乾淨,肯定會產生問題產品。

四, 富餘的材料如何處理,生產時可能會產生富餘的元素,不需要的雜質,是儲存起來?還是隨機生成安全物質後廢棄?還是乾脆變成能量?

五, 需要海量物體組成資料的資料庫支援。這可是要精確到原子級別,資料即使經過壓縮和簡化,依然非常龐大。

六, 資料庫裡沒有的資料,如何掃描獲得或者透過計算機輔助設計獲得產品設計,進而能夠用於生產?這種掃描恐怕媲美電子顯微鏡了。

七, 生產效率,原子級的生產,意味著很慢的生產效率,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一個的原子壘成一個產品,要多久才能用肉眼看的見?如果要能實際可用,一定要有非常快速的方法控制原子組合。

八, 控制一個個原子準確的排列成產品,需要有精度能達到原子級別的定位和控制系統。這種系統如果用印表機式的機械定位方式,一定無法實現。必然有其他更精確更高效的控制方式。

九, 所有這些要實現,一定是擁有一個強悍處理能力的核心處理器來控制、管理。

可見,這小小一個金屬球,裡面包含了多少黑科技。如果能學會這些技術,地球的科技水平恐怕直接能升級到三類文明瞭。這真的是撿到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