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而神秘的火星之上,鄧凌歷經艱辛,終於抵達了火星赤道附近那幽深的山谷之中。這裡怪石嶙峋、風沙漫天,惡劣的環境讓人望而生畏。然而,就在這片看似荒蕪的土地上,鄧凌卻有了驚人的發現——他竟然找到了一株自然萌發的植物!

這株植物看上去並不起眼,矮小且脆弱,彷彿一陣微風就能將它吹倒。但就是這樣一株小小的植物,卻蘊含著無盡的奧秘和希望。鄧凌小心翼翼地將它採集起來,帶回實驗室進行更深入細緻的測試。

隨著研究的不斷推進,人們逐漸揭開了這株植物的神秘面紗。令人驚喜的是,它對火星當前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環境展現出了超乎想象的強大適應性。無論是極度乾燥的空氣、強烈的輻射還是巨大的晝夜溫差,似乎都無法對它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過,這株植物也並非完美無缺。雖然它能夠透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但其中絕大部分都被自身所消耗掉了。然而,這一缺陷並沒有削弱它的重要性。要知道,只要這株植物能夠持續不斷地合成有機質,就足以支撐起一個以分解有機質為生的完整生態系統。

這個生態系統一旦形成,將會給火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微生物、昆蟲甚至小型動物或許都能在這裡找到生存的空間,它們相互依存、共同進化,最終使得火星成為一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星球。想到這些,所有人都不禁為之興奮不已,而鄧凌更是深感自已的努力沒有白費。

這個生態系統當中包含著形形色色的生物:有肉眼難以察覺、無處不在的細菌;有結構複雜多樣、種類繁多的真菌;還有那些形態各異、五顏六色的蘑菇。它們不僅能夠為某些昆蟲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使得這些小生命得以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同時也能夠釋放出少量珍貴的氧氣。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生態系統或許將會不斷發展壯大。更多的生物可能會逐漸加入其中,共同構建起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火星世界。而這一切的開端,僅僅只是那看似不起眼卻又至關重要的小小植物。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株植物,竟然成為了開啟火星生命之門的關鍵鑰匙呢?

目前擺在我們面前最關鍵的難題便是怎樣才能實現這種植物的大規模繁殖。從野外採集回來的這些植物尚未進入開花結果期,所以暫時無法確定其具體的繁殖方式是否與我們預想中的一致。

針對這個情況,存在兩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其一,耐心等待這些植物自然繁殖,然後依據它們所展現出的實際繁殖方式來尋找有效策略,以達成將這種植物佈滿整個火星的目標;

其二,則是依照現有的植物樣本直接進行復制,並嘗試將複製品栽種至火星的地表之上。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火星各地的氣溫以及整體環境條件均大不相同,這樣做很有可能導致植物的成活率相對較低。

因為即便在地球上,不同區域的氣候、土壤等因素都會對植物生長產生顯著影響,更不用說火星上那樣極端惡劣且複雜多變的環境了。因此,如果選擇第二種方案,就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但不限於深入研究火星的生態環境特點、最佳化植物複製技術等等,以便儘可能提高這些植物在火星上的存活機率。

複製趙飛卻不這麼想,成年人從來不做選擇,兩個方案完全可以同步開始。

鄧凌小心翼翼地揹著那套先進而精密的裝置,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那個曾經發現綠色植物的神秘之地進發。他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好奇,不知道這次深入探索會帶來怎樣令人驚喜的發現。

當他終於抵達目的地時,眼前呈現出一片繁茂的景象。

鄧凌不敢有絲毫懈怠,迅速開啟裝置並啟動全方位掃描程式。隨著一道柔和的光芒緩緩掃過這片土地,每一株植物、每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