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竟然莫名其妙地杞人憂天。

也不能怪汪彤兒的杞人憂天,出現在面前一排排貢院的號房,窄仄低矮還是木質結構。

這要是著起火來,被鎖在這麼丁點號房裡,求救無門,怎不讓汪彤兒心存忐忑?

此刻沒丁點心思羨慕風流倜的唐寅唐解元,那都是浮雲吶!

汪彤兒的思緒頓時飄遠······

等考完試,立馬找寧知府薦議他把貢院的號房的木頭建築,改成磚頭。

不是,是薦議皇帝,讓它把全國的貢院號房都改成磚砌的房子!

歷史上真實記載著某年在考試的第一天,貢院就著起了大火,被鎖在貢院之內的考生基本上難以逃出。於是,當年參加會試的考生有200多個,可是光是被活活燒死的人就有90多個,傷亡極其慘重。他們被集體埋葬了的墳墓也稱之為舉人冢。

另有因天氣居降數十位參加考試的人被活活凍死在考場上······

還有環境煎熬,鄉試有三場,每場考三天兩夜在這期間,參加考試的人不能出去,於是考生在這個高6尺,深4尺,寬3尺裡完成吃喝拉撒,按照如今的計量標準,這個房子剛剛超過一平方米。

古代的科舉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所謂知識改變命運,擺脫自己貧困的生活。

再是艱難的環境也沒人置喙。

“師弟,你找到號房嗎?”

已經找到自己號房的崔延,見汪彤兒像個傻子似的愣在那兒,忙走過問道。

崔延及時的問話,把汪彤兒從忐忑不安中回過神來,“還,還沒。”

“師弟,你的號房在這兒呢!”許允之站在前面不遠的號房前,指著門牌朝汪彤兒說道。

“哦,謝謝師哥,師弟這就進去了。”汪彤兒從他們手中接過行李走進號房裡去。

崔延跟許允之見汪彤兒臉色很差,以為她歲數小,緊張。

便和顏悅色地安慰道:“師弟莫要緊張,安心答題。”

“嗯,二位師兄放心,師弟沒事。你們也要細心答題。”汪彤兒給他們回了個安心的璀璨笑容。

進去之後緊跟著來了一個差官,過來給號房上鎖。

汪彤兒拎著行李進去後,只見面前一塊一米多長兩尺寬的案桌,還有一張圈椅。

這張小案桌應是白日答題,晚上睡覺,一物兩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