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軍資問題,剩下的便是糧草了,好在這一年來,安東衛轄區的百姓都種上了紅薯,有了這些紅薯,軍糧便不成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還是肉類方面,本來按照林東的想法是搞一個大型的生豬養殖場,可當他真的找了塊地方擊中養殖的時候才發現在沒有抗生素等藥物支撐的情況下,大量養殖根本難以實現。

最後他不得不將這個辦法擱置,而是透過農戶散養的方法來發展生豬養殖。

雖然林東暫時生產不出抗生素,不過閹割小豬還是可以的,經過閹割的小豬既能長到很大肉又變得好吃,很受老百姓喜歡。

除了發展養殖業,林東還把主意打在了大海上面,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既然安東衛就在海邊,那自然要好好加以利用。

於是林東很快令人找來一些漁船,開始入海打魚,而那艘剛剛生產出來的戰艦也被他派了出去,一方面可以為漁船保駕護航,另一方面也可以操練海軍。

時光匆匆,轉眼間便過了兩年,這兩年來大明發生了不少大事。

自從張鳳翼被崇禎天子擼下來之後,楊嗣昌便坐上了兵部尚書的位置。

他上任之後,首先便制定了對闖軍的圍剿計劃。

雖然高迎祥的被俘,對農民軍中最強的一支造成了重大挫折,對農民軍計程車氣也有極大的打擊。

就明末農民戰爭的全域性來說,仍然在繼續高漲,這個時候李自成等部活躍於陝西、寧夏,甘肅;

張獻忠、革左五營、羅汝才、劉國能、李萬慶等大部起義軍依舊馳騁於河南、湖廣、安徽的廣大地區。

有了之前的教訓,起義軍更把一個流字發揮到了極致,他們常常行如飆風,使明當局顧此失彼,應接不暇,處處陷於被動狀態。

眼見農民軍依舊猖狂,崇禎天子感到需要挑選一個有反革命才能和魄力的官員擔任兵部尚書,統籌軍務,把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鎮壓下去。

他根據素來的觀察,選中了原宣大總督楊嗣昌。

可是這個時候楊嗣昌因為父親楊鶴病死,正丁優在家。崇禎天子用人操切,特旨“奪情”,將其招來京城。

崇禎十年三月,楊嗣昌到達北京。楊嗣昌為人機警圓滑,深得事君之道,面見崇禎天子時,楊嗣昌一臉自信,擺出一幅胸有成竹的樣子,侃侃而談,大有隻要他一上任就能把農民起義鎮壓下去的架勢。

聽他這麼一頓好吹,崇禎天子大有相見恨晚的架勢,連聲說道:“恨用卿晚,恨用卿晚,否則賊軍早已平了。”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楊嗣昌上任以後,便大搞整頓,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制定戰略;二是議兵議餉;三是推薦人材。

在戰略方面,楊尚書對明廷面臨的軍事形勢作了一個全盤的分析。在兵員和財力都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究竟以對付關外的滿洲貴族進犯為主,還是以鎮壓中原的農民起義為主?楊嗣昌主張集中兵力打垮農民軍,即所謂“安內方可攘外”。

在楊嗣昌的主持下,明軍一個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作戰計劃便成型了。

他在崇禎十年四月初二日的《敬陳安內第一要務疏》中說:“竊臣犬馬弩鈍,加以草木幽憂,一切失其常度。蒙恩破格起用,疊奉明旨星趨,首以安邊蕩寇勉臣料理。似乎安邊第一,蕩寇次之。微臣乃言必安內方可攘外。何也?竊以天下大勢譬之人身,京師元首也,宣薊諸邊肩臂也,黃河以南、大江以北中原之地腹心也。人之一身,元首為重。邊烽訌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禍腹心之內,中之甚深。急者誠不可緩圖,而深者尤不可忽視也。誠使腹心乂安,臟腑無恙,則內輸精血,外運肢骸,以仰戴元首而護衛風寒於肩臂之外,夫復何憂?今腹心流毒,臟腑潰癰,精血日就枯乾,肢骸徒有膚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