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各路兵馬都被部署在從滁州到來安這段狹長地帶,結成十多個營盤,節節防守。祖寬的關寧騎兵,作為機動部隊,從滁州以東繞過闖軍主力,直插百衣橋,截斷闖軍退路,另外讓人聯絡滁州,讓滁州城五萬將士以炮聲為號,在決戰時刻投入,將闖軍趕到從滁州到來安這塊狹小的地帶。
此戰的主攻由盧象升手裡的天雄軍擔任,天雄軍率先進入滁州城東,並率領李長壽等人以及數萬衛所軍率先對闖軍發起攻擊,待戰鬥打響再聯合城中李知州出城前後夾擊,先重創闖軍於滁州城東,然後再由關寧鐵騎從後面進攻,截斷闖軍退路,將闖軍趕進滁州東北方向的官道。
此戰,明軍手上有六萬人馬,祖寬手中三千遼東精銳作為機動部隊。盧象升的三千天雄軍主力戰兵將作為主攻,鳳陽一帶的衛所軍則負責從滁州到來安這幾十裡的防線。
按照張鳳翼的佈置,這次務必將闖軍主力趕進滁州到來安方向的口袋之中,一舉將其消滅。
至於鳳陽一地各衛所軍,憑著他們手中那幾十個家丁精銳,在這樣的大戰之中根本起不到太多的作用,因此張鳳翼並沒有給他們安排重要的位置,而是安排在來安附近,林東所在的衛所,直接被安排在了來安西北角上,在這樣的位置看起來有阻斷闖軍北逃的重任,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從滁州到來安這段路程被佈置了數十個衛所的軍隊,若闖軍真的被趕進包圍圈的話,這一路層層阻擊,等到了來安只怕早已被消滅的七七八八了,說收拾殘局還差不多,至於說阻擋闖軍只怕早就沒那個必要了。
這次的部署按照張尚書的佈置來看,被派上戰場的主力戰兵不過就是盧象升手上的那三千天雄軍和祖寬手上的關寧鐵騎。
就算加上各地衛所軍中的家丁精銳,這次明軍真正能夠動用的精銳也不會超過一萬。
其餘部隊多是輔兵和民夫,就算加上滁州城中的五萬將士也不過十萬戰兵,而且這些人大多都是輔兵,對戰爭的走勢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而他們這次要對付的卻是數十萬的闖軍,這樣的佈置不能說不好,確實有點激進了。
聽完張鳳翼的佈置,林東不由暗自搖頭,闖軍號稱三十萬之眾,像劉宗敏手下的先鋒部隊一般的精銳至少也有數萬,現在張鳳翼竟然想憑藉著區區一萬不到的精銳去破數十萬闖軍,這真的可行?
雖然說古代的戰場和現代的有很大區別,決定一場大會戰勝負的並不是整個戰局,而是敵我雙方几千精銳之間的較量,可若人數相差太過懸殊,這仗打起來只怕要糟。
在林東看來張鳳翼的佈局雖然激進,卻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但這樣的陣勢實在有些冒險,況且各軍的營盤之間也不好呼應,關鍵是從滁州到來安幾十裡,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便會功虧一簣。
要想一戰成功,這個計劃的關鍵就是主力部隊之間的這場戰鬥,只要滁州城東這一戰將闖軍主力部隊打殘,其他殘兵便難成氣候,那這一仗就穩了。
莫非張尚書就對盧象升手中這三千天雄軍這麼有信心?這麼自信滁州城的劉知州能夠將闖軍趕進自己事先佈下的口袋?若是滁州守軍不敢出戰或者無法將闖軍趕到來安,那豈不是要功虧一簣?
可惜林東人微言輕,就算心中有所顧慮也無法說出來。
何況這裡這麼多高階將領都沒一人作聲,自己這個小小的千戶就算站出來也不會得到重視,想到這裡林東便鬱悶不已。
林東站在人群中,所有人都離他遠遠的,生怕沾上他身上的晦氣一般。
很快軍議結束,其他將領都先後離開了軍帳,林東無奈之下只好跟在劉寧等人身後出了大帳。
“林東見過劉指揮使。”到了帳外,林東拱手道。
“林將軍的大禮我劉寧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