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來者的身份。

正是那位仁義無雙,願意掏腰包,將他們這些戰俘從那殘忍的女直蠻夷手中解救出來的大宋神童狀元高璋。

高璋自然也看到了此刻碼頭上傳來的騷動,看到那些服色各異,相當一部份需要有人攙扶才能夠登上碼頭的戰俘們。

他們那一張張滿是感激的臉龐上,目光中透著卑微與茫然。

高璋快步迎上前去,親切地詢問著這些生活在遼國的漢人。

語言方面,略有些差異,可是終究能夠聽得懂彼此在說些什麼。

而杜勝與另外幾位在戰俘中的將領,亦作為戰俘代表,被引到了高璋的跟前,向高璋恭敬施禮,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很快,幾人一番眼神交流之後,好歹也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的杜勝站了出來,文諂諂地道。

“遼國杜勝,參見恩公,我等乃是遼國武卒,奉吾皇之命平定女直之亂,卻不幸為女直階下之囚。

幸得恩公遣人解救我等,使得我等得以活命,恩同再造。”

“只是,我等故土難離,家中皆有父老兒女,如今得活,亦渴望能早日與親人團聚。

不知恩公意欲如何馭使我等,才願意允我等還鄉……”

杜勝的這番話,讓原本顯得喧鬧的場面很快就冷清了下來。

看到那一雙雙充滿著不安與期盼的眼睛,此刻已經下得碼頭的這些戰俘,皆是遼國漢人。

看到他們,高璋就覺得如同看到了大宋即將播撒向遼國的火星,是的,就是那種可以燎原的火星。

“諸位與高某,皆是漢人,即便爾等為遼國之子民,可是我們,終究是血脈相連,說著同樣的語言,書寫著同樣的文字……”

高璋還順勢借用了《禮記*中庸》記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告訴了在場的這些遼國漢人,你們跟我們,都是漢家兒郎。

哪怕是你們目前效忠的物件不是我大宋天子,這也沒什麼。

我大宋天子一向仁義,心懷天下黎庶,更是關懷漢家兒女。

所以,聽聞了遼國與女直相爭,結果導致了大量的漢家兒郎在那遼東之地受苦受難,內心頗為不好受。

所以就下達了恩旨,設法解救爾等,脫離苦海。

“諸位還請放心,我大宋一向仁義無雙,絕對不會留難於諸位。”

“從今日起,爾等便可以啟程還鄉,本官已經通令我大宋諸州縣,不得為難諸位。”

“另外,每一位歸鄉之人,皆可以獲得五貫之資,避免諸位一路坎坷艱辛……”

“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