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也不知道這碧蓮什麼時候見的這陳先生,不過,看著老祖宗是知道了,只怕也是奉了公差,可搭上了私情,唉,碧蓮這是求仁得仁,也是好事!”

“姑娘說得都對,可我這心裡,還是不舒坦。”

冬末嘆了好幾口氣說道,李小暖默然看著她,她心裡更不舒服,為碧蓮,更多的,是為陳先生在家裡辛苦操勞的妻子!

正月末,碧蓮和陳先生圓了房,陳先生和李老夫人商量了,要帶古蕭外出遊歷一年,李老夫人極為贊成,周夫人滿心不捨,可這遊歷也是正事,雖是心裡極為不願,也只好點頭答應了。

古蕭一邊興奮著,一邊依依不捨的和李小暖告了別。

二月初,擇了吉日,陳先生和古蕭帶著二十來個長隨、小廝,乘了兩條船,出發先往南邊去了。

古蕭走後第三天,李小暖就收到了古蕭從驛路送回來的包裹,包裹裡卷著一卷畫,四隻泥人。

李小暖將四隻泥阿福擺到几上,歪著頭看了一會兒,才開啟畫卷,依上面標著的字號,一張張看著,一尺寬的宣紙上,寥寥數筆,卻極傳神的畫著風景人物,第一張是一條船在水波中前進,船上站著兩個人,一高一矮,第二張是一處碼頭,遠處的寺廟山林隱約其間。

李小暖笑意盈盈的一張張翻看著,古蕭將他走過看過的地方,都畫下來送給給她看。

古蕭不在府裡,李小暖的生活一下子靜謐下來,古云歡上午和古云姍一起聽完了婆子回話,幾乎天天下午泡在松風院,李小暖苦惱之下,乾脆改成每天上午看書,下午就去薔薇院,和古云姍一起做針線,和她一起挑選著繡樣,繡那些不知道要用多少個的荷包。

漸漸的,三人每天下午都聚在一處做針線,忙碌著準備著古云姍的嫁妝繡品。

春天滑過,炎炎夏日也過去了,秋天之後,冬天又來了,臘月底,古蕭在眾人的期盼中,和陳先生一起回到府裡,在古家碼頭上下了船。

周夫人急切的接出了角門,古云姍、古云歡和李小暖陪著接在角門裡,古蕭彷彿一下子長高了很多,人黑了,也結實了很多,看到周夫人,急忙就要跪倒磕頭,周夫人一把把他拉到懷裡,一句話沒說出來,痛哭失聲。

古云姍忙上前勸著,和古蕭一起扶著周夫人沿著園中小徑,往瑞萱堂走去。

周夫人一路上只是目不轉睛的盯著古蕭,眼神片刻也捨不得離開,古蕭笑盈盈的扶著周夫人,細細碎碎的和母親說著一路上如何著急往家趕。

瑞萱堂裡,李老夫人扶著翠蓮,正站在正屋門口翹首以盼,古蕭扶著周夫人進了院子,周夫人忙推著他去見李老夫人,古蕭緊走了幾步,上了臺階,沒等跪下,就被李老夫人一把抱在懷裡。

幾個人笑著勸著,古蕭扶著李老夫人進了東廂,重又跪倒,給李老夫人和周夫人磕了頭請了安,才起來坐到李老夫人旁邊,李老夫人伸手撫著他的臉頰,上上下下仔細打量著他,半晌才欣慰的笑著說道:

“咱們蕭兒長大了,也懂事多了,這一年多,都學了什麼東西,好好跟老祖宗說說!”

翠蓮捧了茶上來,遞給古蕭,古蕭接過一口喝了,放下杯子,眉飛色舞著滔滔不絕的說著一路上的趣事、見聞,感嘆著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古云姍、古云歡和李小暖圍坐在四周,津津有味的聽著古蕭說道。

李老夫人聽了一會兒,笑著打斷了古蕭的話,

“咱們蕭兒這一趟遊歷,還真是長了不少見識!今天先跟老祖宗說到這兒,你這一路上緊著趕路,這會兒,也累壞了,讓丫頭們侍候著你沐浴洗漱了,先好好睡一覺,明天一早再過來請安。”

周夫人急忙跟著點著頭,

“母親說得極是,蕭兒累壞了,還是趕緊回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