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lass="tt-title">第611章名存實亡

順天十五年,三月中旬,天朗氣清。

定安城,將軍府。

聽說燕朔回來,項小滿一大早就來尋他,剛與他寒暄了沒幾句,就聽到三個好訊息。

第一個訊息,雍州軍退兵了。

先鋒大將被擒,軍需糧草得不到補充,十萬大軍,四萬勞力潰散,六萬精銳死傷近四成,再僵持下去,不過是徒勞而已。

朝廷下發旨意,召劉文康還朝,沈譚和魏璋帶領殘部返回雍北。這一場大戰,終是虎頭蛇尾,對於梁王府而言,可謂是大耗元氣。

第二個訊息,鍾瑜出使幽州有了迴音,宇文崇澤有意與項氏義軍結盟,並約定秋月一同進兵羅不辭,平分冀州。

這倒與燕朔的預料不差多少,宇文崇澤既欲顛覆劉氏江山,自不會在此時多樹強敵,即便不結盟,也定會虛與委蛇。

對此,燕朔欣然應允,不管雙方是真心還是假意,至少為冀北的百姓贏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至於第三個,對於項小滿他們來說算不上好訊息,卻也大快人心。

劉武烈昔日麾下的六虎將之一,也就是如今的東召大將、兗州都督師恩行豎起義旗,並且領兵進攻了洛王府。

其舉兵的原因很魔幻,有傳言說導火索是因為一個女人。

這些年,東召內亂不止,師恩行領兵平亂時,發現其軍中幾個將領聯合私吞軍餉,便依軍法將其斬首。

這本是再正常不過,不料這幾個被殺的將領中,有一人的姐姐是洛王府的侍妾,平日便仗著洛王的寵幸囂張跋扈,在得知弟弟被殺後,竟不知天高地厚的領著十幾個王府府兵大鬧軍營。

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個全被師恩行砍了腦袋。

寵妾和府兵被殺,對於那個狂躁嗜殺的洛王來說,無異於奇恥大辱,其大怒之下,前往軍營找師恩行問罪,當眾將其杖責三十軍棍不算,還放下話,等其傷勢恢復後還會再罰。

然而,還沒等他再罰,當夜洛王府便受到了師恩行大軍攻擊。

具體過程不甚清楚,只知道那位洛王劉文秉,也就是當年將赫連家族發配又在路上行兇的罪魁禍首,似乎受了不小的傷,被親信將領保護著,狼狽逃回了京師。

當然,傳言畢竟是傳言,其可信程度有待商榷,但朝廷的腐朽早已是路人皆知。民怨沸騰、盜匪橫行、百姓作亂,皆是不爭的事實。

洛王府立在兗州,往日橫行霸道慣了,身為兗州都督的師恩行自然看不下去,雙方積怨已久,他打著為民除害的藉口攻擊洛王府,倒也順理成章、有跡可循。

師恩行造反,算是兩召朝廷中,繼方令舟之後又一位高官脫離劉氏的掌控,而這一舉動,瞬間引發連鎖反應。

兗州自立,洛王重傷,很快引起了東召朝廷的警覺。

齊王劉文肅與朝中大臣商議後,便派人攜天子令前往青、徐二州,宣青州都督鄭天錫和徐州都督袁季青回京,表面上說是要商議討伐師恩行的計劃,實則是擔心二人效仿師恩行,準備先下手奪了他們的兵權。

鄭天錫與袁季青同屬六虎將,那也是智勇雙全,名震天下的人物,朝廷在這個時候召他們回京,其心思也是昭然若揭。

其實不論是師恩行,還是他們二人,當初留在東召,也不過是念及武烈皇帝的小兒子而已。

二王把持朝政,控制傀儡皇帝十數年,不管天災肆虐、民生凋敝,只顧夜夜笙歌、醉生夢死,在這等情況下,三州之地還能一直屬於朝廷,也全賴他們在撐著。

如今齊王不僅不自省,反而對他們心生猜忌,他們自然也不再慣著,倒還真效仿了師恩行,直接將那令使斬首祭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