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lass="tt-title">第615章穩步發展

事實證明,項謹有些多慮了。

在項小滿決定去找何文俊的那一刻,他就已經有了「大局為重」的想法,他所糾結的,只是不知該如何面對這位何大哥,如何面對自己當初做下的許諾。

好在何文俊不是個糊塗人,他的境界已經在前往柳溪村、進駐岷洮、取下冀北三郡後,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飛躍。

有效溝通,永遠是解開心結的最好良藥,二人達成了共識,調查孩童被殘害的問題,也就在三年後的這一個夜晚,再一次被暫時擱置,當下要解決的,就是派人前往各地,好好接收和安置他們。

當然,這件事最後還是落在了何文俊這位後勤一把手的肩上。

與夫妻倆閒聊了一會兒,項小滿也就不再叨擾,告辭回了主院。

項謹已經睡下,書房卻還亮著燈,項小滿走到窗邊,聽著裡面不時傳來張峰的埋怨,幸災樂禍的笑了幾聲,便也回屋休息去了。

翌日,依舊風和日麗,似乎昨天什麼也沒發生一樣。項謹不主動問,項小滿也不說,師徒倆心照不宣,一切如常。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

四月初,天氣回暖,土壤墒情允許,冀北百姓終於開始了春耕,項小滿的注意力,也隨著田野上的繁忙,逐漸從那些殘缺的孩童身上,轉移到了義軍的日常事務上。

他很清楚,穩定的大後方與強有力的軍事實力,是日後解決那些更深層次問題的基本保障。

春耕由何文俊及其手下幕僚負責,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各地的募兵事宜,在總兵力達到驚人的二十萬時,被項謹下令叫停。

理由很簡單,賀氏商行累積了十數年的財富,甚至加上北涼歷代皇帝積攢的寶藏,在不斷募兵、打造各類軍械、完善三郡城防等一系列舉措中,已經消耗了近七成。

冀北百姓近兩百萬,以當下義軍的兵力,已經算是十中取一,基本上各家都有壯勞力成了行伍中人,再繼續招募,不僅會影響春耕進度,軍隊日後的供養,也會成為很大的負擔。

在師徒倆的共同決策下,義軍的重心從兵力擴張,迅速轉向了戰力提升,三郡的領兵將領與兵力佈置,也重新進行了調整。

定安城為三郡首要之地,駐兵四萬,全部為騎兵,是義軍的精銳力量,便於快速機動,應對突發情況,由赫連良平擔任主將,林如英為副將。

興安城地處三郡中間,地理位置重要,地勢較為平坦,主要負責後勤糧草支援,駐兵一萬,由周蓮溪為主將,連恭明為副將。

永安城東臨幽州,義軍雖與宇文崇澤結盟,卻也不是萬無一失,駐兵三萬,由鍾瑜為主將,聶桓為副將。

岷洮地處最西端,是義軍的西大門,最易受到朝廷攻擊,駐兵三萬,由聶雲升為主將,褚青峰為副將。

最後便是通往冀中的三處關隘,為防羅不辭突然來犯,緊鄰隘口的三地城池,仍由曹貞、蘇新覃、陳洵各領兩萬大軍駐守。

除了上述十七萬兵力之外,其他各縣城、堡城、隘口分兵駐守三百到一千不等,主要用於維護城池治安。

自調兵完畢之日起,燕朔開始巡視各地,統籌各將領的練兵事宜,提升大軍整體戰力。

項小滿和張峰則入主將軍府,除了訓練那一萬重甲鐵騎外,開始著手處理日常軍務,當然,這一切都有項謹在幕後把關。

冀北的發展在穩步推進,其他地方自然也沒閒著……

邯城皇宮,永昌殿內。

順天皇帝劉閔高坐殿上,臉色雖是平靜,眼中卻難掩疲憊。

自方令舟舉旗造反到如今,各地戰事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年,總結下來就是四個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