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又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無論任何時候,打仗總講究個“師出有名”,為的就是贏取政治和道德上的正當性,以及動員士兵和爭取民眾支援。
若是大軍出征,卻連個正當的理由都沒有,那自己的氣就先洩了一半,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縱觀史書,歷朝歷代,不論是開疆拓土的賢君,還是爭霸天下的梟雄,甚至是曇花一現的割據勢力,都深知“名分”的重要性。
他們或以“弔民伐罪”為旗號,或以“恢復舊疆”為名目,或以“誅殺不義”為藉口,有時候實在找不到理由,那就丟擲三個字:“伐不臣”或“清君側”。
總之不論如何,都要讓自己的軍事行動看似“師出有名”,從而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項小滿自然深知這個道理,嘴上說著那“盟約”不過一張紙,心裡卻一百個不情願擔上這“背盟”的罵名。
想出兵幽州,那就只能逼著對方毀約,從而給自己提供一個正當出兵的理由。
林如英看著他那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無奈地輕嘆道:“我竟沒發現,你的心思何時變得如此深重,只是……”
她頓了下,又說,“只是你雖找到了出兵的理由,但以眼下的形勢來看,與幽州開戰,似乎並不是最佳時機。”
項小滿何嘗不知,如今各路反王、義軍,都是為了推翻劉氏王朝的暴政,互相攻伐的事件,除了最初以山匪流寇起家的高順、鄭彪等人,還沒有發生過。
他此時進攻幽州,可算得上是開了先河,如此,極有可能會招致其他反王和義軍的猜忌與不滿,甚至可能引發聯合抵制,讓他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畢竟,在推翻劉氏王朝的大目標下,大家暫時還是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和平關係。
林如英見他沉默不語,便繼續說道:“如今朝廷雖搖搖欲墜,但根基尚在,幽州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若此時與其開戰,一旦陷入僵局,不僅會消耗我方大量兵力,還可能給朝廷可乘之機,讓他們坐收漁翁之利。到時候,我們不僅無法佔據優勢,反而可能成為眾矢之的。”
“眾矢之的?”項小滿反問一句,隨即便是搖了搖頭,輕笑道,“姐姐,你忘了一件事。”
“何事?”
“你可還記得,宇文崇澤舉旗造反時,打出的是什麼口號?”
“這……”林如英皺眉沉思,片刻後,眼前一亮,“恢復祖宗之治!”
“沒錯!”項小滿冷哼一聲,眸中透出殺意,“哼,恢復祖宗之治,哪個祖宗?說句不好聽的話,百餘年前滅亡的北燕,就如十數年前的北涼,不過是宇文一族侵佔我漢家土地建立的一個政權而已!”
“雖說宇文一族已經融入漢家,但他打出的口號卻極不合時宜。如今我要驅逐異族,護我漢家河山,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與我為難?”
“就算是他羅不辭,也得掂量掂量,擔不擔得起這個罵名!”
林如英目瞪口呆,項小滿說出的話,一次比一次讓她心驚。
起初她還以為項小滿攻打幽州,不過是急於入主東召,查清楚壓在他與何文俊心中三年之久的慘案。
而在聽到他為了尋一個出兵的正當理由,逼著宇文崇澤撕毀盟約,已是暗歎他的心思之深。
此時又聽他將之進一步上升到民族大義,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項小滿看到她的表情,呵呵一笑,又接連往嘴裡塞了幾顆葡萄,不等嚥下,便含糊不清的接著說道:“師父說過,不論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務必得讓自己處在佔理的一方,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反正現在不管為公為私,幽州是必打不可。”
“我支援你!”林如錦突然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