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朔暗道果然。
彼時三原關剛剛被冀北攻佔,如果再往關內大舉增兵,羅不辭肯定會加強冀州防禦,甚至主動出擊。
可若是反其道而行,將兵馬調回永安郡,在平章關外頻繁活動,便能向外界釋放一個資訊,讓人誤以為冀北要與幽州開戰,從而令羅不辭放鬆戒備。
當然,這些都是燕朔當初的說辭,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宇文崇澤提前出兵冀東,好讓冀北趁幽州兵力空虛之時將之奪取。
結果也已明瞭,換來的,是對方越發警惕。
只是項小滿如何就能斷定,宇文崇澤不會輕易相信這種“故佈疑陣”的說辭,這可就讓燕朔百思不解了。
“第二個問題……”燕朔又問,“少主可是在往永安郡增兵之時,就已經打算攻取五門關和九口關?”
“這倒不是。”項小滿微微搖頭,“攻取那兩處關隘,是在收到你的回信後,瘋子臨時起意,我跟良平大哥商議過後覺得可行,便有了後來的結果。”
“哦?”燕朔看了一眼正在無聊的打量帳內陳設的張峰,只覺心中又蒙上一團迷霧,“既然少主並非一開始就打算攻取那兩處關隘,為何又要著急往永安郡增兵?為何又料定宇文崇澤不會輕舉妄動?”
說來說去,問題又扯回原點,整件事情宛如一團亂麻,理不出一個頭緒,就連燕朔自己都沒發現,他問的問題根本就不挨邊。
這倒也情有可原,越是聰明且理智的人,往往喜歡將一個問題抽絲剝繭,做到了然於心,倘若渾渾噩噩、一知半解,一直沒有徹底弄明白,怕是連睡覺都睡不安穩。
“嗯……這該怎麼說呢?”看燕朔一臉疑惑,項小滿沉吟道,“其實,整件事情很簡單……”
他心中斟酌著用詞,沉默良久,才繼續開口,“我心裡一直有個疙瘩,想著儘快查清楚當年那些孩子被殘害的真相,還他們一個公道的同時,也解了對何大哥的愧疚。”
“而真相在東召朝廷,我自然要想盡辦法打過去,三原關的易手,讓我看到了希望。”
“想攻入東召,有兩條行軍路線,一是拿下冀東的臨倉郡和潤豐郡,再打敗兗州都督師恩行的兵馬;二是從幽州南端出兵,可直搗黃龍。”
他指著輿圖上的“兗州”二字,使勁點了兩下,接著說道,“這兩者相較,顯然是取下幽州的利益更大,可礙於同盟條約,我們若對幽州用兵,難免會落人口舌,為世人所不齒,於我軍後續發展不利。”
“因此,我往永安郡增兵,為的就是讓幽州生疑。有句話我之前跟林姐姐說過,「自家門前有重兵虎視眈眈,誰也不會輕易調離防守兵力」,尤其還是在有你這位名震天下的南榮上將軍坐鎮的情況下。”
燕朔心中一驚,極為罕見的露出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項小滿前面所說,他早已知道,可他想破天也沒有想到,他之所以料定宇文崇澤不會輕舉妄動的依仗,竟然就是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燕朔努力平復著心情,“所以,我軍在自己的地盤隨意駐軍,沒人能說什麼,可他宇文崇澤卻不會這樣想,少主是在逼著他毀約,從而贏得一個出兵幽州的正當理由?”
“不錯!”
“那,攻取五門關和九口關,與你出兵幽州的計劃並無關聯?”
“也有一些,不過這都是我之後才想到的。”項小滿解釋道,“攻下幽州之後,我軍會對冀州呈現一個半包圍的局勢,各處主要關隘在手,主動權便牢牢握在我軍手中,進可攻退可守,完全佔據著優勢。”
“等等等等……”聽了半晌的張峰突然插嘴,“這也不對吧,你既然這麼在意師出有名,那最初說的兩手準備又是什麼意思?”
所謂兩手準備,同樣是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