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聖明,不論何人,膽敢造反,當以雷霆手段剿滅之,以儆效尤。”盧公亮心頭一緊,連忙回道,身子微微前傾,盡顯恭敬姿態。

“嗯,很好!”劉閔滿意地點點頭,看得出來,盧公亮是在向自已示弱,他轉身回到龍椅上,掃視群臣,“傳朕旨意,宣賈淼、劉耿回朝,令雍州刺史武思惟,領本部兵馬趕赴上陽關接管軍務,平定方令舟之亂。”

“命羅不辭徵調幽州全境兵力,速速平定宇文崇澤!”

“調冀州七郡六十三縣府兵,合大軍二十萬收復曲陽,同時傳旨梁王,命其分兵駐守冀北三郡,以防北患。”

接連三道旨意發出,大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更加壓抑。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這是動了真怒,如此一來,算是將整個西召的兵馬全部調動起來。

然而,這般激進的做法,無疑會給國家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

可以預見,為了滿足戰爭的需求,國庫的金銀將會如流水般傾瀉而出,各種賦稅會不斷增加,百姓的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艱難。

為保證軍隊建制完整,青壯會被徵召入伍,而沒有了壯勞力,農田將被荒廢,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穩定也會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定會讓鄰國警覺,邊境的緊張局勢也會急劇加重。而在這個背景下,權力的爭奪和政治的角力也會變得更加激烈,國家的穩定和治理都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一系列影響,就如同一道看不見的傷痕,深深地刻在了國家的肌體上,無論是經濟的衰退,還是社會的動盪,都需要漫長的時間來癒合。

就算這幾戰打勝了,國家也將面臨更為艱鉅的任務——戰後重建。這不僅僅是物質的重建,更是人心的重建,需要的不僅是時間和資源,更需要智慧和毅力。

這種種弊端,在群雄割據的時代,影響或許會低一些,可現在,顯然還不是。然而這些弊端許多臣子都能想到,可因之前那言官被殺,卻無人再敢勸諫。

“陛下,臣有一言。”便在此時,楚臨丞終於站了出來。

劉閔看了他一眼,沉聲說道:“楚相若是想勸朕,還是免開尊口吧。”

楚臨丞微微躬身,他自然感受到了劉閔話語中的不滿和怒氣,但作為兩代帝師,託孤重臣,他有責任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為皇帝排憂解難。

“陛下,老臣並非想要勸阻您,只是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楚臨丞的聲音不大,但每一個字都格外清晰。

劉閔的眉頭微微挑動,看著楚臨丞,沉默不語。

楚臨丞繼續說道:“陛下,曲陽郡的陷落,確實令人痛心,但若因此而大動干戈,調動全國兵力,恐怕會引起更大的動盪。”

“楚相此言,怕是有些偏頗吧。”他的話音剛落,盧公亮立刻出言反駁,“誠如陛下所說,我朝以武立國,若不以雷霆手段,何以震懾亂賊?難道要等到他們打到邯城下,我們才行動嗎?”

此言一出,大部分臣子紛紛附和,不僅是為了給盧公亮站臺,更是順著皇帝的意思。

楚臨丞微微搖頭,他不知道,這些官員究竟是不是真心為了朝廷穩定,但他卻很清楚,戰爭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

“諸位,平叛固然重要,但民心更為關鍵,如此黔兵犢武,最受苦的還是萬千百姓。若百姓對朝廷失去信心,那這天下,還能守得住嗎?”楚臨丞的目光在一眾官員身上掃過,見無人答話,又看向殿上,屈膝跪了下去,“老臣,懇請陛下三思。”

劉閔的心中也在權衡,他知道楚臨丞的擔憂不無道理,但作為皇帝,此時必須展現出強硬的態度,否則如何震懾天下?

“楚相,朕知道你的擔憂,但叛亂若不迅速平定,只會讓局勢更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