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蹌的向軍醫營帳方向走去,
項小滿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絲耐人尋味的笑意,隨即又對崔琰說道:“還請崔郡守稍待,等我更衣之後,再行議事。”
崔琰連忙拱手:“主公請便,琰在此靜候。”
……
不到一盞茶的功夫,諸將與崔琰齊聚大帳,張峰將柳磬送到軍醫那,打聽了傷勢,得知只需好生休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後,便也急急忙忙趕了回來。
帥案後,項小滿一身戎裝,端坐如嶽,掃視著站成兩列的眾人,朗聲說道:“昨夜軍議只說一半,是因為我心中所想,需要崔郡守在場,方可決定。”
眾人昨夜留存的疑惑,此時又齊齊湧上心頭,不約而同看向崔琰。
崔琰迎上幾雙目光,怔了一下,忙拱手道:“不知主公有何吩咐?”
項小滿不答反問:“我聽聞崔郡守原為羅不辭帳下主簿,掌管一州文書案牘,未曾出過差錯,因此備受其青睞,後舉為臨倉郡守,到如今,已有六七年了?”
崔琰點了點頭:“主公訊息靈通,確實如此。”
項小滿又問:“那不知崔郡守在任期間,與各縣僚屬關係如何?”
崔琰微微一笑,眼中劃過一絲驕傲:“不敢欺瞞主公,各縣府主官,皆與琰往來密切,還算敬重。”
項小滿心中暗喜,當即不再拐彎抹角,直接說道:“臨倉十四縣、三十二座堡城,除璋城外,北方寧城、蒼溪、久治等五縣七堡,皆在我義軍掌控之內,如今尚有八縣二十餘堡城未曾歸附,我需要崔郡守親自前往各處招降,不知你意下如何?”
“這……”崔琰遲疑片刻,拱手道,“主公志在天下,琰願效犬馬之勞,身為臨倉郡守,勸降郡屬各縣,也是責無旁貸,只是……”
“崔郡守有何顧慮,不妨直言。”
崔琰在心中斟酌著該如何解釋,半晌,方才拱手說道:“民心思安,我軍仁義之名廣播四海,近日又新下璋城,軍威正盛,此時去招降,確是最佳時機,得一份縣令的降表文書並非難事……只是各縣的百十號城防軍都是武人,怕是不會給在下這個面子。”
項小滿瞬間明白了崔琰的憂慮,挑眉問道:“崔郡守是不是想說,若得柳世辛相助,事情就更加容易了?”
“確實如此。”崔琰無奈一嘆,“近兩年,陸靖言奉羅不辭之令鎮守臨倉,前陣子因高順犯臨鄉,便率麾下諸將,帶三萬黑甲軍前往退敵,他們離開之後,就屬偏將軍柳世辛威望最高,只可惜……”
“沒什麼可惜的!”項小滿沉聲打斷,“我有意施恩,他們願意接住最好,要是冥頑不靈,我也不介意強行破城。”
陳洵等將領交換了一下眼神,正要出列請戰,卻被張峰搶了先。
“要我說,你們都杞人憂天了。”他咂了咂嘴,“柳世辛那老小子缺心眼兒,不識時務,不是還有他兒子呢,那小子的傷沒多大事,養個兩天也就好了,到時候讓他跟著去招降不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