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到第三日正午,終於到了靈鏡山腳下,行到此處剩下的路就只能步行而上。

除了一部分宮人侍衛和官員留了下來,其餘人繼續上山,姜靈的爹爹沈中丞不負眾望,再次被留了下來。

姜靈站在山腳,極目望去,眼見翠峰靈秀,青山莽莽,山頂雲霧繚繞,似乎真的有仙人居住在此。

但十分詭異的是,此時正值清明,天氣尚未回暖,山中應當愈加冷峭,可行到靈鏡山五里外時,越往山中,好像越發的熱。

上山之路約一丈寬,一路向上,高聳入雲,地勢雖高,但好在經過人工斧鑿,上山的石階修的十分整齊,並不險峻。

不一會兒,世子和盧宸一起出現,與南喬和姜靈並肩上山。

遙遙望去,山路上滿滿當當的人頭,一路蜿蜒而上,黑壓壓的連成一片。

行了一頓飯工夫,眾人但覺衣衫漸溼,汗水涔涔而下。

姜靈抱怨道:“我怎麼感覺越往上走越熱呢。”

世子道:“你可知這山為何被稱為靈鏡山?大典的名字又因何而來?”

姜靈搖了搖頭。

盧宸接話道:“聽說這山中有一枚極大的寶鏡,大約有半個山頭大小,所以此山被喚作靈鏡山,傳聞此鏡乃天人所贈,是為天寶。”

世子點了點頭道:“盧兄說的不錯,這寶鏡周圍炙熱難耐,山頂寸草不生,常人更是無法靠近,所以愈往上便愈熱。其實我們現下登的山峰,是靈鏡山的次峰,而非主峰,主峰酷熱難耐,恐怕也真的只有天人才可以去了。”

姜靈本來有些身乏腳軟,聽到這玄妙之處,不由得精神振奮,大步向上邁去。

一路走走歇歇,行至天色黃昏,夕陽半沒之時,眼前豁然開朗,終於登頂。

只見山頂是一個廣闊的平臺,平臺上此時站滿了官員貴人、宮人守衛等諸人,人人氣喘吁吁,滿面通紅。

山頂的溫度全然沒有想象中的涼爽,反而似炎炎夏日一般,山風送來,只覺得空氣都粘膩無比。

平臺左側,早已有宮人準備好了軟墊,供眾人歇息,姜靈等人尋了一處坐下,宮人立刻遞來了幾碗山泉水。

姜靈早已口乾舌燥,趕緊接過,大口灌下,涼水過處,清涼無比,氣悶之感登時有所緩解。

她環顧四周,心中好奇,眼中所見一一向世子詢問。

平臺正中央有個祭天的高臺,前方是個黑瓦紅牆的小廟,那裡供奉著滄武帝君之像。小廟的左右兩側各搭了四個小帳篷,裡面臨時放著歷代先帝的牌位。

東首另有一個牛皮大帳篷,帳篷上繡著繁複的花紋,掛著精美的宮燈和幡幔,將士守衛們一個個筆挺腰桿,目光精銳,牢牢在帳前守護。

看這架勢,顯然,這是聖上臨時休憩之地。

但是,姜靈並沒有看到所謂的寶鏡。

她正待詢問,忽聽得一陣驚呼喧譁,側目望去,只見一群人聚在山頂圍欄處,眼望西北,兀自驚奇不休。

一個內官快步走了過去,對著那群人道:“諸位少爺小姐,切莫高呼,小心驚擾了聖上。”

一個年輕少女手指西北,睜大眼睛問道:“王公公,這難道就是天界之寶嗎?”

姜靈一聽,立刻從軟墊上跳起來,拉起南喬往人堆裡鑽。

擠過兩三層人牆,姜靈雙手扶欄,極目望去,胸口一窒,差點驚撥出聲。

只見一片霞光萬丈中,對面的山巔赫赫一個玄天寶鏡,鏡柄傾斜,半插在頂峰,鏡身竟有半個山頭大小。

寶鏡中映照著晚霞,雲霧撩動,瑰麗至極,觀之令人目眩神往。

凝目細看,山巔寶鏡周圍皆盡枯焦,一圈黑土。

姜靈遠望四周,只見到茫茫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