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哪怕是在朱銘以前生活過的時代,若是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出了任何問題,那都將是危機國家和民族生存的大事!

而朱銘之所以願意用大量的糧食和白花花的銀子跟大城交易那些看上去沒什麼用的奢侈品和經濟作物,為的可就是加強大城王朝對於朱銘治下安南國進口糧食的依賴!

自古以來,種糧食的農民往往是生存得最為辛苦的,一旦讓農民們有了擺脫種糧還能養活一家老小的途徑,百姓們肯定會立馬放棄耕種糧食,轉而去耕種更加東西值錢的經濟作物。

畢竟對於這些農民而言,糧食又賣不了幾個錢,與其辛辛苦苦耕作一年才能勉強滿足一家老小的溫飽,不如用棉麻種些棉麻這樣更加值錢的東西改善自己的生活。

之前,由於大城王朝的體量問題,國內對於棉麻一類經濟作物的需求量並不是非常大,因此,很多農民雖然也動過改種桑棉的想法,但因為害怕種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大量的農民還是選擇繼續耕種糧食來保證自己不被餓死。

可隨著朱銘計劃的推行,一切都徹底改變了!

朱銘治下的安南,就像是一張怎麼都喂不飽的大嘴,將東南亞各國生產的經濟作物以及各種奢侈品全都吞到了肚子裡。

大城王朝的百姓眼看著種植經濟作物可以獲得大量的利潤而且不愁賣不出去,便紛紛放棄耕種糧食,轉而將土地用來耕種棉麻水果之類的經濟作物。

什麼?你說國內沒人中糧,大城國的百姓吃什麼?

那太好辦了!

想到這裡,睍看向朱銘的目光中不由得多了一絲敬畏之色。

“殿下的這個計劃實在是太精妙了,屬下對殿下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面對陳睍的彩虹屁,朱銘卻是搖了搖頭。

“你也不用如此恭維本王,本王的這個計劃也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朱銘這番話可不是謙虛,實際上,朱銘的這個方法早在遙遠的春秋時代就已經被經濟學祖師爺管仲使用!

當年,管仲在齊國任相的時候,也是透過類似的方法,兵不血刃便搞垮了楚國的經濟,並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兵不血刃使得楚國臣服於齊國。

當初沐瑤在向朱銘提這個建議的時候便是想到這個典故。

換句話說,朱銘的這個計策,其實也只不過是當年管仲的翻版而已!

只不過由於東南亞這片土地上,從前並沒有出現過像管仲這樣的超級戰略家,更沒有見識過這種經濟戰策略,所以朱銘的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並沒有遇到太多的阻礙。

這不,就在朱銘假模假式地跟陳睍“談判好”關於水泥和瀝青配方的價錢,準備離開安南國度之時,已經又有一批滿載著糧食的馬車朝著大城王朝的都城進發!

而就在朱銘還在穩步的推行著自己經濟戰計劃的同事,遠在南京城的朱元璋還對東南亞大地上發生的一切渾然不覺。

眼下,老朱所有的經歷都集中在兩件大事上。

其中的一件,自然是來年大明與北元的戰士,而這另一件嘛,則是朱元璋正在想辦法該怎麼把那個多次幫助安南國主的神秘高人招攬到手上。

看著俞顯發來的密信,朱元璋的眼神立馬變得銳利起來。

“想不到安南國主背後還真的有這麼一位高人,如果要是讓朕知道這位高人的行蹤,定要把這位高人親自請到朝中!”

朱元璋用斬釘截鐵的語氣對一旁的朱標說道。

和朱元璋的堅定不同,一旁的朱標聞言卻是皺起了眉頭。

“可是父皇,這迷信上不是說了,這位神秘高人行蹤飄忽不定,就連安南國主本人都不知道那位高人的住處,就算我們知道有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