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 章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 (第3/5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書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位陶藝大師在工坊中忙碌。他將精心調製的黏土塑造成精美的器皿。當學徒們看到大師在器皿內部特意留出空間時,不禁心生疑惑。
大師緩緩說道:“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若這器皿內部無空,又怎能盛裝物品,發揮其作用呢?”學徒們點頭稱是,對這一技藝的理解更進一層。
與此同時,在都城的郊外,一座宏大的宮殿正在興建。負責工程的官員對著工匠們大聲呵斥,指責他們為何要在宮殿上開鑿如此多的門窗。
一位經驗豐富的工匠挺身而出,恭敬地說道:“大人,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若無門窗,這宮殿不過是一座封閉的石屋,又怎能供人居住和使用?”官員沉思片刻,終是認可了工匠的做法。
此國度之人,因領悟了這“有”與“無”的真諦,生活愈加富足,國家愈發昌盛。 他們深知,“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凡事不可只看表面之“有”,更要洞察其中之“無”,方能物盡其用,事盡其功。
故事(二)
在繁華喧囂的現代都市中,有一家創新型的科技公司正在崛起。
公司的研發團隊致力於開發一款新型的電動汽車。在設計車輪時,工程師們面臨著一個抉擇。傳統的設計理念強調輻條的堅固和數量,但團隊中的一位年輕工程師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他認為,三十根輻條連線到車轂,重要的是車轂中間的“無”,即合理的空間佈局。這樣能減輕車輪重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終實現車輛的高效能和長續航,這體現了“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
在公司的產品設計部門,設計師們在為一款智慧家電進行外觀和內部結構的構思。他們不再僅僅追求外觀的華麗和材質的高階,而是注重內部空間的合理利用。就像製作陶器,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他們透過巧妙的內部結構設計,讓這款家電在有限的體積內實現更多的功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公司的辦公大樓正在進行裝修。負責裝修的團隊在規劃空間時,充分考慮了門窗的位置和大小。他們明白,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良好的採光和通風,以及合理的空間劃分,能為員工創造一個舒適、高效的工作環境,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工作積極性。
這家公司的成功不僅僅在於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的優質,更在於他們深刻理解了“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道理。他們在有形的產品和設施中,充分挖掘無形的價值,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無論是科技產品的研發,還是辦公環境的營造,都需要我們領悟並運用《道德經》中所蘊含的智慧,實現有形與無形的完美結合,創造更大的價值。
帛書版《道德經》第十一章現代社會分析:
帛書版《道德經》第十一章中,老子透過“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闡述,揭示了“有”與“無”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這一智慧在現代社會中具有深刻的啟示和應用價值。
在現代建築領域,高樓大廈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有”,為建築提供了穩固的支撐;而內部的空間佈局和通風系統則是“無”。例如,大型商場的設計,其寬敞的中庭和走廊空間看似是“無”,但卻為顧客提供了舒適的購物環境,引導人流流動,促進消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網際網路行業,硬體裝置和網路基礎設施是“有”,而各種應用軟體和線上服務所創造的虛擬空間則是“無”。以社交媒體平臺為例,其平臺的程式碼和伺服器是有形的存在,而使用者之間的交流互動、資訊分享所形成的社交網路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