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第2/6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六章中汲取智慧,學會控制慾望,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以知足的心態面對生活。如此,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安寧,真正體驗到生活的美好與幸福。
帛書版《道德經》第四十六章譯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四十六章譯文大致為:當天下有道時,戰馬會被退回來用於耕田施肥。當天下無道時,懷孕的母馬都要在郊外的戰場生產。罪過沒有比放縱慾望更大的了,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災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慘痛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這種滿足,才是永遠的滿足。
讓我們透過一些事例和故事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
在歷史的長河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沒有滿足於已有的成就,而是不斷地追求更多的權力和財富。他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徵發大量民夫修築長城,導致民不聊生,最終引發了農民起義,強大的秦帝國迅速走向衰落。這正是因為他的慾望無窮無盡,不知足,從而帶來了巨大的禍患。
再看現代社會,一些人在追求物質財富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即使已經擁有了很多,卻依然不滿足。比如某些企業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不惜犧牲環境、違背道德,最終不僅受到法律的制裁,還失去了公眾的信任。
相反,也有許多知足常樂的例子。比如陶淵明,他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和功名利祿的追逐,選擇歸隱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簡單的生活中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還有一個小故事,有兩個漁夫,每天都出海捕魚。一個漁夫每天都努力捕很多魚,想要賺更多的錢,買更大的船,捕更多的魚。而另一個漁夫每天只捕夠自已和家人生活所需的魚,然後就享受悠閒的時光。多年後,努力捕魚的漁夫雖然富有,但身心疲憊;而知足的漁夫雖然生活簡單,卻快樂自在。
從這些事例和故事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帛書版《道德經》第四十六章所傳達的智慧。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已的慾望,懂得知足。知足並非是不求進取,而是在追求的過程中保持內心的平衡,珍惜已經擁有的,不過分貪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陷入慾望的深淵,過上真正幸福、滿足的生活。
帛書版《道德經》第四十六章白話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四十六章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天下政治清明、合乎道的時候,戰馬都被退回來用於耕田施肥。天下政治混亂、不合乎道的時候,懷孕的母馬都要在郊外的戰場生下小馬駒。罪過沒有比放縱慾望更大的了,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災難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嚴重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這種滿足,才是永遠的滿足。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章的含義,讓我們來看一些例子和故事。
在古代,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這時的天下可以說是“有道”,社會繁榮安定。但後來他沉迷於楊貴妃的美色,放縱自已的慾望,追求享樂,任用奸臣,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由盛轉衰。這就是因為他不懂得控制慾望,不知足,最終給自已和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再比如,在現代社會中,有些人一心追求財富和地位,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甚至不惜違法犯罪。他們雖然獲得了一時的物質享受,但卻失去了內心的平靜和健康,最終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和社會的唾棄。
相反,有一個關於知足的故事。有一個年輕人,總是覺得自已不幸福,於是他去請教一位智者。智者讓他拿著一個杯子,然後往裡面倒熱水,直到水溢位來燙到他的手,他才把杯子放下。智者說:“你就像拿著這個裝滿熱水的杯子,不懂得放下,所以才會痛苦。只有學會知足,放下過多的慾望,才能感受到幸福。”
還有一個故事,一位富翁在海邊散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