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 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第2/6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告訴我們,要學會珍惜,注重積累德行,只有這樣,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才能在發展的道路上克服困難,實現長久的繁榮與穩定。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九章譯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九章其譯文大致為:治理百姓和養護身心,沒有比吝嗇(珍惜、節儉)更好的辦法了。正因為吝嗇(珍惜、節儉),所以能早早做好準備。早早做好準備就是不斷地積累德行。不斷積累德行就沒有什麼不能攻克的。沒有什麼不能攻克就無法估量他的力量。無法估量他的力量,就能夠擁有國家。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根本原則,就能夠使國家長久存在。這就叫做根深蒂固,長久存在的道理。
下面我們透過一些事例和故事來進一步理解這一章的含義。
就拿“夫唯嗇,是以早服”來說,比如一位企業家,在企業發展初期,他非常珍惜每一筆資金,不隨意浪費在不必要的開支上。這種“嗇”的態度讓他能夠積累足夠的資金,早早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做好準備,比如提前儲備人才、研發新技術等。當市場出現變化或者競爭加劇時,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企業能夠從容應對,從而不斷發展壯大。
“重積德則無不克”,像古代的劉備,他以仁德聞名,對待部下和百姓都非常寬厚仁慈。他積累的仁德使他得到了眾多賢能之士的追隨和百姓的擁護。在艱難的創業過程中,儘管面臨諸多困難和強敵,但憑藉著眾人的支援和自已的堅定信念,最終建立了蜀漢政權。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比如秦始皇嬴政,他憑藉強大的武力和政治手段統一了六國,展現出了無可匹敵的力量。然而,由於他不懂得“有國之母,可以長久”的道理,過度使用民力,實行暴政,導致秦朝很快滅亡。
相反,漢文帝劉恆,深知“嗇”和“積德”的重要性。他生活節儉,減輕賦稅,與民休息,注重積累德行。在他的治理下,漢朝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開創了“文景之治”,為漢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能體會到“嗇”和“積德”的重要性。比如一個學生,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積累知識和品德,就能在考試和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綜上所述,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教導我們要懂得珍惜和節儉,不斷積累德行,這樣才能擁有強大的力量,實現長久的發展和穩定。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九章白話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九章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治理百姓、敬奉天道,沒有比節儉、珍惜更重要的了。正因為懂得節儉、珍惜,所以能夠早早做好準備。早早做好準備,這就叫做重視積累德行。重視積累德行,就沒有什麼不能攻克的。沒有什麼不能攻克,就無法估量其能量的極限。無法估量其能量的極限,就可以掌管國家。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根本原則,就能夠使國家長治久安。這就叫做讓根基深厚穩固,是長久生存、長久保持良好狀態的方法。
下面我們透過一些例子和故事來深入理解。
比如在企業管理中,有一位企業家非常注重節儉,在公司運營成本上精打細算,不隨意浪費資源。他把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和員工培訓上,早早為公司的發展做好準備。這種重視積累的做法,使得公司在面對市場競爭時,能夠憑藉技術創新和高素質的員工團隊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最終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再看歷史上的越王勾踐,他在戰敗後臥薪嚐膽,生活節儉,忍辱負重,重視積累力量和德行。他關心百姓,勵精圖治,最終成功復仇,實現了國家的復興。這就是“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的體現。
又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治理蜀國時,重視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