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章 其安也,易特也 (第2/9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佈局,就能更好地應對挑戰,避免企業陷入困境。又如,在個人健康管理方面,當我們身體處於相對健康的狀態時,就應該注重養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等到疾病出現才去治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作於累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這句話強調了積累的重要性。參天大樹是從微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高大的樓臺是由一筐筐泥土堆積而成,百仞的高度也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
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失敗,不斷積累經驗,最終成功發明了電燈。這個過程中,每一次的嘗試都是微小的積累,正是這些積累成就了偉大的發明。在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也應該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不斷積累知識和技能,才能實現自已的目標。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過度的作為和執著往往會導致失敗和損失。聖人之所以能夠避免失敗和損失,是因為他們懂得順應自然,不強行作為,不執著於結果。
春秋時期,越國被吳國打敗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試圖復仇。但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採取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措施,等待時機。最終,越國在時機成熟時一舉打敗吳國,實現了復國的目標。勾踐的成功就在於他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無為”,不盲目行動,而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民之從事也,恆於幾成而敗之,故曰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人們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所以說如果能像開始時一樣謹慎地對待結束,就不會有失敗的事情。
很多人在減肥過程中,一開始信心滿滿,堅持鍛鍊和控制飲食,但當看到一些成效後就開始放鬆警惕,結果導致減肥失敗。這就提醒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始終保持謹慎和堅持,不能因為一時的成果而掉以輕心。
“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聖人追求的是一般人所不追求的,不看重難得的財物;學習一般人所不願意學的,來糾正眾人的過錯,能夠輔助萬物自然發展,而不敢妄加作為。
比如,在現代社會,很多人追求物質財富和名利地位,而忽略了內心的平靜和精神的富足。聖人則反其道而行之,追求的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境界。同時,聖人也能夠看到眾人的過錯,透過自已的行為和教導來引導人們迴歸自然、和諧的狀態。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蘊含著豐富的智慧,透過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洞察,告訴我們要有前瞻性、注重積累、避免過度作為、堅持到底以及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然。這些道理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踐行。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譯文:
帛書版《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譯文大致如下:
當事物處於安穩狀態時,容易維持;在尚未出現徵兆時,容易謀劃;當它脆弱的時候,容易破碎;當它細微的時候,容易散失。所以要在事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去做準備,在混亂還沒有產生的時候就進行治理。
就如同合抱的大樹,是從微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由一筐筐泥土堆積而成;百仞的高度,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的。
急於有所作為的人往往會失敗,執著於掌控的人往往會失去。所以聖人順其自然而不刻意作為,因此不會失敗;不執著於掌控,所以也不會有損失。
人們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如果能像開始時一樣謹慎地對待結束,就不會有失敗的事情了。
因此,聖人追求的是一般人所不追求的,不看重難得的財物;學習一般人所不願意學的,來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