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透過自身的人格魅力、正確的決策和良好的管理,讓員工自然而然地願意跟隨和奉獻;同時,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在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時,都應該保持坦然的心態,冷靜地分析和謀劃,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慌亂應對或盲目行動。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在現代社會,法律、道德、市場規律等就如同“天網”。雖然有時候可能會存在一些違法違規、違背道德的行為暫時沒有被發現或受到制裁,但從長遠來看,這些行為終究逃不過應有的懲罰。比如一些企業透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可能在短期內獲得了一些好處,但隨著市場的規範和監管的加強,最終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市場的唾棄;一些人在生活中違背道德準則,可能一時沒有受到輿論的譴責,但他們的行為會在人們心中留下負面的印象,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形象。這也提醒我們要始終堅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線,秉持正直和善良的品質,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因為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三章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它讓我們反思自已的行為和決策方式,引導我們在勇敢與謹慎、進取與保守之間找到平衡,以更加智慧和理性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三章感悟: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勇”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勇於敢”若理解為魯莽行事、不計後果地蠻幹,往往會給自已招來災禍,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商業決策時過於衝動,未經深思熟慮就投入大量資金,最終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在人際交往中,過於強硬、咄咄逼人,可能會引發激烈的衝突和矛盾,損害人際關係。而“勇於不敢”並非是膽小怯懦,而是一種懂得敬畏、能審時度勢的智慧表現,知道在何時該收斂、退讓。例如在面對一些具有風險的投資機會時,能夠謹慎分析,不盲目跟風,雖然可能會錯過一些短期利益,但卻能避免陷入不可挽回的損失;在與人相處中,面對分歧和爭執,能夠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化解,反而能收穫更和諧的關係。這提醒我們要正確理解“勇”,不是一味地憑藉膽量和衝勁行事,而是要將勇氣與智慧、理性相結合。

“此兩者,或利或害”,這讓我們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勇敢和謹慎這兩種行為方式也是如此,不能簡單地評判其絕對的好與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根據具體的情境和實際情況去把握和運用。在某些情況下,比如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適度的“勇於敢”可能會幫助我們突破常規、開拓新的局面,但必須建立在對風險有一定把控和準備的基礎上;而在另一些場合,如處於複雜多變、局勢不明朗的環境中,“勇於不敢”能夠讓我們穩住陣腳、避免不必要的風險。這就需要我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去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做出最適宜的選擇。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這句話反映出世間萬物的規律和本質往往是複雜而難以捉摸的。我們常常無法完全理解和把握上天(可理解為自然規律、宇宙法則等)所厭惡和喜好的緣由。這啟示我們要對自然、對世界保持敬畏之心和謙遜的態度,認識到自身認知的侷限性。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能總是憑藉自已的主觀臆斷和有限的經驗去行事,而要不斷地學習、探索和思考,嘗試從更廣闊的視角和更深層次去理解事物,即便不能完全洞悉其中的奧秘,也能讓我們在面對未知和不確定性時更加謹慎和從容。

“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而善謀”,體現了一種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智慧。“不戰而善勝”告訴我們,真正的勝利不一定非要透過激烈的爭鬥和衝突來獲得,有時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憑藉自身的實力、品德和智慧,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