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章 知不知,尚矣 (第3/6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才能不斷進步,成為後人敬仰的楷模。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時刻牢記這一章的教誨。當我們取得一些成績時,不要驕傲自滿,要明白自已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同時,我們也要避免“不知知”的錯誤,不要不懂裝懂,要敢於承認自已的無知,以謙虛的態度去追求知識和真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成長,避免陷入各種弊病之中。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一章故事情節:
故事(一)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烽火連天的戰國時期,有一位智者遊走於各國之間。他身著樸素的長袍,手持一卷竹簡,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此人名為玄清子,雖名不見經傳,卻有著對世間萬物獨特的見解。
一日,玄清子來到了一個強大的諸侯國。該國的國君自恃武力強大,智謀過人,對周邊小國不斷征伐,妄圖稱霸天下。玄清子聽聞國君的自負,決定求見國君,以勸其收斂鋒芒,尋求和平之道。
國君高坐於殿堂之上,看著階下的玄清子,不屑地問道:“你有何事要見本王?”玄清子微微躬身,緩緩說道:“大王可知‘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國君皺起眉頭,冷笑道:“你這是何意?本王文韜武略,天下之事無有不知,何來不知之說?”
玄清子不卑不亢地說道:“大王雖有雄才大略,但世間之事無窮無盡,您又怎能斷言自已無所不知呢?就如那兵法之道,變化萬千,即使是最厲害的將軍也不敢說自已完全掌握。曾經有一位年輕將領,熟讀兵書,自以為知盡兵法之妙,結果在戰場上卻因為輕敵和固執已見,導致全軍覆沒。此乃‘不知知,病矣’。”
國君陷入了沉思,但很快又說道:“那本王若能認識到自已的不足,又當如何?”玄清子微笑著說:“若大王能以‘病病’之心看待自已的不足,不斷學習,反思過錯,便能如聖人一般‘不病’。古之聖人,皆能正視自已的無知,虛心求教,所以才能成就偉大的功績。”
國君聽後,若有所思。從那以後,他開始收斂自已的傲氣,廣納賢才,虛心聽取各方意見。這個諸侯國也逐漸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而玄清子則繼續踏上他的旅程,將智慧的種子播撒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深知,只有當人們都能領悟“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的道理,這個世界才能真正走向和平與繁榮。
故事(二)
在繁華的現代都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們忙碌地穿梭其中,為了各自的目標和夢想而拼搏。
李華是一家大型企業的年輕經理,他畢業於名牌大學,有著出色的專業能力和領導才華。在工作中,他雷厲風行,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業績斐然。漸漸地,他開始變得驕傲自滿,認為自已無所不能。
一次重要的專案會議上,李華在沒有充分調研和聽取團隊意見的情況下,就自信滿滿地提出了自已的方案。他堅信自已的判斷是正確的,對其他不同的聲音置若罔聞。然而,專案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進度嚴重滯後,成本也大幅超出預算。
與此同時,在城市的另一個角落,老張經營著一家小小的雜貨店。老張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謙虛的心。他經常向顧客請教他們的需求和建議,不斷改進自已的經營方式。對於新出現的商品和銷售模式,他也積極學習,勇於嘗試。雖然店鋪不大,但生意卻越來越紅火。
李華在專案失敗後,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他開始意識到自已的問題,明白了“不知知,病矣”的道理。他放下架子,主動與團隊成員溝通,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已的能力和知識,認識到自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而老張的成功也引起了周圍商家的關注。他們紛紛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