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 章 視之而見 (第3/5頁)
道德經帛書版翻頁影片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的正義之聲,雖有時微弱難聞,但正義之道從未消逝。”城主微微點頭。
玄清又言:“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這治國之道,猶如那難以捉摸之‘夷’,需用心去感悟。”
隨後,玄清指向夜空:“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如今這亂世,各方勢力看似紛雜,實則皆受一道所統。”
城主起身,恭敬問道:“先生,此道究竟為何?”
玄清道:“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城主陷入沉思,玄清接著說:“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若能把握此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方能讓這小城在亂世中求得安寧。”
城主恍然大悟,此後依玄清之言治理小城,終使百姓安居樂業。
故事(二)
在繁華喧囂的現代都市,李明是一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他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迅速崛起,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
公司的業務拓展遭遇瓶頸,新產品的研發進展緩慢,團隊內部也出現了分歧和矛盾。李明感到困惑和迷茫,他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卻似乎總是不得要領。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明參加了一個傳統文化的講座。講座中提到了帛書版《道德經》第十四章,那些深邃的話語讓他陷入了沉思。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李明意識到,市場中潛在的需求和趨勢就像這“微”,雖然難以直接察覺,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方向。他開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市場的細微變化,傾聽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團隊成員的真實想法和心聲有時就像這“希”,被表面的爭論和分歧所掩蓋。李明決定放下自已的成見,用心去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和建議,努力營造一個開放和包容的溝通環境。
“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創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常常如同這“夷”,難以輕易觸控和把握。李明鼓勵團隊成員大膽嘗試,不怕失敗,在不斷的探索中尋找突破。
“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李明逐漸明白,這些看似不同的問題和挑戰,實際上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他需要從整體上把握,找到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李明領悟到企業的發展就如同這“惚恍”的道,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清晰的路徑,但只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堅定的信念,就能在變化中找到方向。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李明不再盲目追求短期的利益和快速的成功,而是著眼於當下,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借鑑過去的經驗教訓,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制定戰略。
最終,李明的公司成功突破了困境,實現了新的跨越。他深刻體會到,帛書版《道德經》第十四章所蘊含的智慧,在現代社會的商業競爭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帛書版《道德經》第十四章現代社會分析:
帛書版《道德經》第十四章所蘊含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中仍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各種現象紛繁複雜,但真正具有深遠影響的本質規律卻往往難以直接察覺。例如,在金融市場中,短期的價格波動看似隨機,但背後的宏觀經濟趨勢、政策調整等“微”“希”“夷”的因素才是決定長期走勢的關鍵。許多投資者只關注眼前的漲跌,卻忽視了這些深層次的因素,導致投資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