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章 唯與呵,其相去幾何? (第3/7頁)
道德經帛書版拼音誦讀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景。而我卻獨自寧靜淡泊,沒有任何徵兆,就像還不會笑出聲的嬰兒。疲倦啊,好像無處可歸。眾人都富足有餘,而我卻好像有所缺失。我真是隻有一顆愚人的心啊,混混沌沌!世俗之人都精明靈巧,唯獨我昏昧糊塗。世俗之人都明察秋毫,唯獨我沉默不語。寧靜啊,像大海一樣遼闊;廣闊啊,好像沒有邊際。眾人都有所作為,而我卻愚笨而又鄙陋。我唯獨與人不同,而是重視尋求道的滋養。
下面我們透過一些事例來更好地理解這一章的含義。
比如說,在如今的娛樂圈,很多明星為了追求名氣和財富,不擇手段地炒作、爭名奪利。他們在各種場合表現得光彩奪目,享受著眾人的追捧,就像“眾人熙熙,若享太牢,如春登臺”。然而,也有一些演員,他們專注於提升自已的演技,不追逐名利的喧囂,默默耕耘,比如一些老戲骨,他們淡泊名利,一心鑽研表演藝術,如同“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
在商業世界中,很多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的高額利潤,不惜犧牲產品質量和企業信譽。而像華為這樣的企業,重視技術研發和創新,堅持長期主義,不被短期的利益所誘惑,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但始終堅守初心,這正體現了“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的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與人交往時精於算計,處處佔上風,自以為聰明,這便是“俗人昭昭,俗人察察”。而那些心地善良、真誠待人,不耍心眼的人,看似吃虧,實則贏得了他人的真心和尊重,這就是“我獨昏昏,我獨悶悶”。
又比如,在教育領域,很多家長逼迫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追求高分和名校,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興趣培養。而有些家長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注重培養孩子的品德和綜合素質,這與“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的理念相符。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二十章告訴我們,不要隨波逐流,被世俗的價值觀所左右,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和清醒,追求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遵循道的指引。
帛書版《道德經》第二十章故事情節:
故事(一)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有一個繁榮的國度。這個國度中,人們的生活看似平靜而和諧,但在這平靜的表象之下,卻隱藏著種種不同的心態和追求。
朝堂之上,官員們分成了兩派。一派以唯唯諾諾著稱,他們對上級的命令總是恭敬地回應著“唯”,另一派則敢於直言進諫,時常發出“呵”的聲音。然而,這“唯”與“呵”之間,究竟相差幾何呢?
在這個國度裡,對於美與惡的定義也各不相同。有人認為華麗的服飾和高貴的地位就是美,而有人則覺得內心的善良和正直才是真正的美。美與惡之間的差別,又到底像什麼呢?
人們心中都有所畏懼,畏懼權勢、畏懼財富的失去。然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也不能不畏懼百姓的力量。這種相互的畏懼,就如同那無盡的荒野,沒有盡頭。
在市井之間,眾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他們熱衷於追求外在的享受,就如同在享受著豐盛的太牢盛宴,又似在春天登上高臺欣賞美景一般。
然而,有一位智者卻與眾不同。他淡泊寧靜,彷彿未被世俗的喧囂所沾染。他的心境宛如嬰兒尚未學會歡笑時那般純真,沒有絲毫的造作和偏向。他看起來疲憊而又似乎無所歸依,在眾人都覺得自已擁有充足的時候,他卻彷彿有所遺漏。
這位智者懷著一顆愚人之心,看似混沌愚昧。世俗的人們都精明聰慧,事事都要弄得明明白白,而他卻獨獨顯得昏昏然,彷彿對周圍的一切都不太在意。俗人喜歡明察秋毫,分辨是非對錯,而他卻默默不語,好似什麼都不明白。
他的心境猶如遼闊的大海,深邃而又廣闊;又似那沒有止境的遠方,讓人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