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章 天長地久 (第4/5頁)
道德經帛書版拼音誦讀 二哥的夢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行之路。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已謀求生存,這種無私的品質成就了其永恆。這讓我想到了那些默默奉獻的科研工作者。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一生致力於研究雜交水稻技術,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讓全球人民擺脫飢餓。他將自已的心血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農業科研中,最終成功研發出高產的雜交水稻,為解決全球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無私奉獻,使他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他的事業也得以長久傳承。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聖人把自已的利益放在後面,反而能領先;將自已的安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這並非是因為他們沒有私心,而是因為他們懂得超越狹隘的私利,從而成就更大的“私”。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無數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衝在抗疫一線。他們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日夜奮戰。他們“後其身”“外其身”,最終不僅拯救了無數生命,也贏得了全社會的尊敬和讚美,實現了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體會到這種智慧。在團隊合作中,那些願意主動承擔更多責任、優先考慮團隊整體利益的人,往往更能得到團隊成員的信任和支援,從而在團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在人際交往中,那些關心他人、樂於助人的人,往往能收穫更真摯的友誼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總而言之,帛書版《道德經》第七章教導我們,要以無私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工作,不執著於眼前的得失,才能在更長遠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實現真正的自我價值。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章實踐與應用: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一章節的智慧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實踐與應用價值。
在商業領域,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展現了“後其身而身先”的智慧。例如,馬雲創立阿里巴巴之初,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搭建電子商務平臺,解決其銷售和發展的難題。他沒有首先追求個人的鉅額財富,而是著眼於為更多企業創造機會和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里巴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馬雲也因此成為了備受尊敬和矚目的商業領袖。
在公益事業中,“外其身而身存”的精神更是屢見不鮮。比如韓紅,她多年來全身心投入公益慈善,在災難面前總是衝在一線,不顧個人安危,為受災群眾送去援助和溫暖。她的無私奉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和支援,她的公益事業也不斷發展壯大。
在教育領域,一位優秀的教師往往會把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放在首位。他們不計較個人的辛苦和付出,耐心地教導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能力和品德。最終,學生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教師也獲得了職業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在社群服務中,也有許多志願者主動“後其身”。他們積極參與社群環境整治、關愛孤寡老人等活動,不圖回報,只為了讓社群變得更加美好。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為社群做出了貢獻,也提升了自已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際交往能力。
在個人成長方面,當我們面對競爭和挑戰時,如果能夠不急於爭先,而是先努力提升自已的能力和素質,為團隊和他人貢獻價值,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認可。
總之,帛書版《道德經》第七章的智慧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超越個人私利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透過在實踐中應用這些智慧,我們能夠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實現個人價值,併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