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哪朝哪代的將軍,都擔心兔子死光。

而且非常地擔心。

所以,給皇帝制造一個強大的,但是可控的敵人,一直是將軍們殫精竭慮也要做到的事情。

說句大實話,高句麗對大唐的威脅太小了,只要他們敢離開那塊冰天雪地的地域,讓大唐軍隊的補給線短一些,大唐將軍們對高句麗的進攻一般持喜聞樂見的態度,有決心也有信心讓他們不能活著逃回去。

如今,高句麗人知曉大唐一直對他們不懷好意,而他們偏偏又處在經典的遠交近攻的位置上,如果大唐不時不時地捶打他們一下,都對不起這條祖訓。

所以,高句麗人在邊界上修建了一條長城,時時刻刻做好了應對大唐進攻的準備。

高句麗人既然不能主動挑起戰事,大唐那些多的,有些出格的悍將們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阿史那賀魯這種叛賊,幾年十幾年才出現一個,不能指望他們讓皇帝重視武將集團。

所以,算來算去,也只能是吐蕃人了。

吐蕃在川西與大唐有接壤,可惜這裡的吐蕃人一直聲稱在遭受唐人的欺負。

再一處與吐蕃接壤的地方就是吐谷渾,雖然在貞觀八年的時候被太宗皇帝打得抱頭鼠竄,最後在貞觀九年的時候,吐谷渾王伏允徹底兵敗,奔走至鄯善,被勒死了。

太宗皇帝當年就是因為氣疫問題,沒有將吐谷渾劃歸大唐州府,而是留下了伏允長子慕容順率領東部吐谷渾人,居伏俟城,封為西平郡王。

後來慕容順不怎麼聽話,就弄死了慕容順,讓他的兒子繼續擔任西平郡王,可能覺得弄死的吐谷渾王太多,為了補償就把弘化公主嫁給了西平郡王,後來,還陸續把金城郡主,金明郡主相繼嫁給了西平郡王的兩個兒子作為補償。

這對將軍們來說是一件非常討厭的事情,畢竟,吐谷渾還是羈縻國,不算大唐本土。

為了讓皇帝緊張起來,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弄了一個吐蕃嚴重威脅吐谷渾,繼而威脅大唐河西之地,以及西域的故事出來。

李敬業應該是知道這件事的,所以,這傢伙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地去青海頭搶劫祿東讚的女兒,最好能引起吐谷渾與吐蕃的大戰,繼而讓大唐與吐蕃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來穩固這些老將們的基本盤。

李治也應該是知道這件事的,所以,他一直考慮的是攻打高句麗,而不是與吐蕃作戰。

老將們都是經歷過解放前隋的戰鬥的,他們知道當年隋煬帝動用了多大的力量攻打過高句麗,結果失敗了,導致隋煬帝身死族滅。

太宗皇帝當年也攻伐過高句麗,雖然大勝而歸,終究沒有能夠滅掉高句麗,也是一樁憾事。

而且,遼東惡劣的氣候,也給參戰的老將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所以,老將們希望在吐谷渾,大非川與吐蕃人戰鬥,也不願意去遼東爬冰臥雪地與高句麗人作戰。

現在,李敬業,就要親手開啟與吐蕃人作戰的這個巨大魔盒了。‘

老將們以為的必勝之戰,雲初卻是知道的,大非川一戰,毀掉薛仁貴戰無不勝的名頭不說,也成了李治一生都抹不去的汙點,也成了盛唐這顆明珠上永遠的一塊瑕疵。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而杜甫的這首《兵車行》,更是將他們牢牢地釘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也直到現在,雲初才明白李績為何要一定把李敬業驅逐出家族,一定要把李敬業跟他聯絡到一起。

人家祖孫早就有默契,即便是沒有,雲初現在也不相信,李績會對李敬業在吐谷渾的事情會一無所知。

“人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