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在“萬迭青山但一川”的杜水之陽。

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天台山突兀川中,石骨稜稜,松柏滿布。

三伏天、卻不覺熱,微風拂徐,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實為消夏之佳境。

李治荷鋤,巨熊跟隨,偶見有肥嫩竹筍冒頭,就用鋤頭掘之以喂熊。

隨從盡在皇帝三丈以外,從人雖多,卻鳥雀不驚。

山澗有一小溪汩汩流淌,李治沿石階上朔,不久後,就在一方平地裡見到了一座巨大的碑亭。

看到碑亭裡的石碑,李治就不由自主的開始吟誦。

“秘書監檢校侍中鉅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

此則隋之仁壽宮也。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巖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臺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

碑文很長,但是李治卻能輕鬆地背誦下來,因為,這座石碑上記錄的是他阿爺發現泉水的經過,乃是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就。

所以,這座碑文,也就成了他當皇子時候的功課,堪稱背誦的滾瓜爛熟。

走了很遠的路,李治已經倍感疲倦,摸摸熊頭,那頭巨熊就臥倒在地上,李治也就坐在巨熊的嵴背上。

一隻松雞從林中躥出,巨熊不理不睬,一隻兔子自草叢中蹦跳而出,巨熊也不為所動。

李治雙眼微閉,讓自己的臉迎著風感受清涼。

巨熊灼熱的呼吸灼燙著他的大腿,這讓他覺得自己很生動,是一個活著的人。

等他睜開眼睛的時候,瞅著面前這個已經等了他許久的宦官道:“查清楚了沒有?”

宦官躬身道:“查清楚了,乃是丘神績飛揚跋扈,過於酷毒所致。”

李治苦笑一聲,又問道:“誰是主謀?”

宦官搖頭道:“目前並無主謀,只能說是丘神績已經引起了公憤。”

李治冷聲道:“沒有主謀?”

宦官再次道:“回稟陛下,確實沒有主謀,此事的起因,乃是丘神績在東市看中一件銀飾強行拿走,胡商上前索要錢財,被丘神績的部曲毆打致死。

萬年縣縣令雲初依律具帖上門詢問,追索賠償,錢不多,三貫錢而已。

卻在天水郡公府門前遭受奇恥大辱,丘府管家在大庭廣眾之下,將雲初的拜帖擲於地上,雲初大怒,拔刀斬了管家的人頭,帶領一眾衙役強行入府質問丘神績,卻遭遇丘府部曲圍攻。

還一度被逐出府門,雲初怒不可遏,就調集了縣衙內的衙役,捕快,強攻進入丘府,斬殺丘府部曲二十七人。

就在雲初與丘神績對峙之時,金吾衛,大理寺眾人趕到,平息了可能繼續下去的廝殺。

而後,大理寺眾人在檢視戰死部曲屍體的時候,突然找到了吐蕃使者滅門桉的線索。

此時,雲初意欲退出,卻被大理寺強行將一眾人犯押送至萬年縣死囚牢。”

李治哼了一聲道:“雲初這個蠢貨,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真是愚不可及。

大理寺是怎麼查出線索的,可否有構陷的可能?”

宦官偷偷看一眼皇帝的神色,連忙道:“構陷的可能性很小,因為事發突然。

而大理寺卷宗上的證據確鑿,且非一兩件證據,而是足足有三十七件證據,有人證的就有五件。

最早的證據甚至可以追朔到貞觀二十一年。

以老奴統御密諜六年的經驗以為絕無構陷的可能。”

“你剛才說金吾衛的人也在?”

“回稟陛下,當時在場的乃是金吾衛副將韓金。”

李治緩緩站起身,在碑亭中來回踱步片刻,澹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