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眼前人苦行前路、生死疲勞的由衷掛牽。
這麼多年,他是懂胡殊同的人,也深深佩服胡殊同對輕重的把控,但問題是,這個人有時候把重看得太重。
尤其用專業技術來闖的地方,除了他自己,能夠放心託付的沒有幾人,要是柳知英也不在了,真是不敢想又會加了多少枕戈待旦的日子。
“老柳說他暫定了下個月十號的機票,中亞五港的聯動論壇一旦做完就回國,這樣能留出點時間準備一下隆山峰會.”
剎那間,這酒館比往常的任何一個時候都要清寂了。
楊成海雙目無神摸向酒杯,探到嘴邊先是抿了一抿,而後彷彿帶著莫大的悻悻,一仰脖喝了個底朝天。
“胡殊同!你!”
胡殊同趕忙拿起酒杯,給楊成海倒了淤淤的一杯。
“老楊,我們說點正事吧.”
楊成海不語,自顧點起一支菸來,這等情緒比剛剛好受不了多少,當真是被攪了個葷葷素素,也有點兒為剛剛的舉動而難堪。
片刻之後,胡殊同拿出一張紙來。
他怎麼可能任由楊成海離去呢,同興多有本分人,本分到為了守本分而成群結隊,做成了企業裡的“自擁派”。
人們敢說有些崗位需要加強培訓,敢言有些人事需要排程,但沒有人敢在同興的方向上落下隻言片語,明明可以“保住”,傻子才會把自己置於“挺住”。
楊成海最是那例外的一個。
而楊成海並非天生就有話語,他七年前初入同興的時候,是一個誰也搞不懂的職位,叫做“配送外事經理”,他有他的一步步。
胡殊同所拿出來的這張紙,雖然只是標定著幾個地點,但楊成海一點也不陌生,實際上這就是胡殊同那天在會議上的構劃。
一件關於“同興接下來要做什麼”的事。
拋開當下的情緒而言,這是一個很值得人暢想的未來。
胡殊同準備確立一個大組,一個凌駕於倉儲、配送這些具象業務之上,能夠與同興國內市場交相輝映的業務大組,也就是說在國內外兩個市場拉出兩條統籌大線,以此統納同興的國際供應鏈。
有些事情從前夠不到,因為那時連散落的棋子也看不到,現如今,子定而路成、路成而見網。
在競爭洪流中,趁還能見到河床水岸,這一步是時候楔下去了。
現在它叫“同興海外部”。
而在不遠的未來,隨著聯運體系的曠達深入,將在桅帆上、在機翼上、在鋼鐵駝隊的哐哐聲中,寫下同興的——
“大海外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