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笑了起來,“我是明大冷運專業的,馬上畢業了,這段時間正構思畢業論文.”

“明大的,怪不得,你的回帖我都看了,心裡有不少貨啊。

畢業論文這東西少見能接地氣的,我說的接地氣可不是拿著鎬頭幹石剌子那種簡單的硬貨,你懂我意思?”

“明白明白,看到你發的水產現狀著實讓人痛惜.”

“唉!沒有辦法,我一直在關注無水活魚技術,起初認為這是一種解法,後來發現縱然這項技術成熟了也難為所用,我們目前很多地方的困境不是運多遠,而是成噸成噸運不出去!兄弟,你這見解挺深刻,論文也要深刻才是,明大的影響力我是知道的,你又是第一屆,大有可能這一炮轟得很響,我建議你去盤渚市看看.”

“感謝指點,我會考慮的,認識一下,我叫胡殊同.”

可惜等了半個多小時,胡殊同也沒等到下一封私信,好吧,人家前面畢竟綴著“神秘”二字。

四月又到五月,胡殊同的論文,前部分是提出問題,即“現狀分析”,後部分是解決問題,即“規範探索”。

可是通篇讀了又讀,胡殊同還是不滿意,自從丟了食品科學實驗室的資格,他對這篇論文看得極重,那一道機遇沒能趕上,那就只能自己創造機遇。

也正像冷藏家說得那樣,把這一炮轟響,給自己搏出名堂。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樣的話套用在胡殊同身上並不合適,等待被髮掘,那太需要運氣了。

排頭浪兇,頭兵要硬,若干年後回頭看,他們這批當是為後來人踩腳印的人,自己要有緊迫感。

近來冷藏家也不發帖了,幾封私信也不見回覆。

胡殊同決定暫時放下論文的進度,冷藏家說的盤渚市一直在腦海迴盪,他決定動身去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