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做挽留了。

等了多日,這一天胡殊同終於等到了心心念唸的包裹,有雜誌有書籍,欒平欣足足寄來了十幾冊,胡殊同如獲至寶。

回家的路上,他不放心把這些書夾在後車座上,而是把包裹夾在胳膊下,一隻手推著腳踏車徐徐而行。

自從曲家營的事情爆發,胡殊同一度特別孤獨,可是不說話的父親、說了很多的雷小溪和身邊已經焐熱了的包裹,又讓他深覺並非獨行。

回家之後,胡殊同迫不及待開啟包裹,一張小卡片上寫著兩行俊秀的字,“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這是欒平欣常用來鼓勵自己的話。

冷鏈裝置研發領域,同樣關山重重、沾衣如鐵。

國外的先進理念一次次向胡殊同灌輸著六個字,“從田園到餐桌”,這是冷鏈最為核心所在,每一個冷鏈人也是為了這條全程低溫的鏈條而奮鬥。

短短六個字,走起來難之又難。

有些國家冷鏈起步已有百年,裝置不斷更新、規範不斷最佳化、人才不斷湧起,這些都是冷鏈的保障。

欒平欣寄來的書籍不乏國外的管理經驗,這帶給了胡殊同大學期間不曾有過的感悟,再先進的裝置也要人來運用,再先進的模式也要人來駕馭,管理水平亦是驅動整個鏈條的莫大助力。

這無疑是更宏觀的視角,在胡殊同的專業領域,食品生物技術、聚氨酯的升級、冷藏加工技術等等,看上去很雜,其實都屬於研發、儲藏的範疇,而管理則屬於另一個領域。

對研發人員,從田園到餐桌,想的是技術改造、裝置最佳化。

而對於一個管理者,從田園到餐桌,看的是環環相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