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當年高考能多十幾分,胡殊同也與這個專業無緣。
他的理化能力非常強,一直想投身化工領域,因為語文拉了分,才被調劑到冷運專業。
大學期間,胡殊同既要學習籠統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參與食品科學實驗,還要對冷藏方面儘可能深入學習。
明大組建冷運專業的第一年,條件很艱苦,那時候只有兩本教材,為了豐富課時,學院組織了大量參觀冷庫、規劃冷庫、模擬執行的實踐活動。
98年之後,胡殊同才接觸到《冷藏倉儲保鮮》《冷藏加工與運輸》《冷藏食品質量與安全》這些教材,但內容以國外案例居多,結合實際的較少。
這份冷庫方案的修改,胡殊同很有信心。
因為調劑的原因,入學時的他心裡就憋著一口氣,相信在這個偏冷的領域也能證明自己,大學期間的他格外努力,對於一座冷庫,技術、規劃、管理、裝置運用都深諳於心。
進入21世紀,時代在飛速進步,看清差距也是一種進步。
我們國家的冷藏運輸水平與歐美至少有三十年的差距,因此而造成的損耗、浪費觸目驚心。
但這也為每一個行業人的奮鬥指明瞭方向,隨著各方面技術的進步、國民冷藏意識的提升、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胡殊同相信這條路很快會看見曙光。
今年六月份出臺的《餐飲業衛生管理辦法》就是一件讓人振奮的事,相關部門的重視是整個行業進步的最強保障。
想到這裡,又讓人心潮澎湃。
心念聯翩,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家,父親的一聲大吼立時把胡殊同拽回了現實。
弟弟胡運同乖巧地低著頭,搓著手站在院中桌邊,臉上像被貓撓了一樣。
胡萬奎不停訓斥,翻來覆去離不開“不爭氣的東西”,胡運同一語不發,這場面他熟得很,只要不頂嘴,爹就不會一直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