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殊同最早來到中亞,並在第一時間與姜志鵬見了面。
未來的十三港,快速把冷鏈基建推動起來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命題,從中便不難看到江寧工貿的優勢。
除了建材技術,更兼著強大的地利,江寧工貿在這裡有一處總廠和三座分廠,可以在各個國內排程,基本不存在通關的問題。
這在胡殊同看來,在方案中值得重點闡述。
利用這段時間,同興與江寧工貿發起實質性的舉措,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江寧工貿將作為同興陸港建設的獨家建材供應商。
姜志鵬內心明白,如果同興在這裡無法拿下陸港,今後這份協議也就無從談起。
如果同興能拿下幾處良港,未來有著很大的操作空間,除了大樞紐的建設,還有隨之湧起的下級排程中心,這足夠江寧工貿拓展業務了。
不久之後,同興的各個團隊接連抵達塔圖城,在開了一個方案匯總的會議後,人們奔赴各自的戰場。
雖然同興各方案的側重點不同,但此時看來每一份方案都較為立體,合作的維度也不僅僅是企業事。
也正是基於這些多有挖掘的地方,帶給人們很充足的信心。
與此同時,傳在業界的風聲越來越多,國內來了許多行業巨頭,包括早在漁博會時悶聲發大財,一舉拿下十幾家實力稍弱產品方的華威冷鏈,連昌運這樣的海運大鱷也參與進來。
胡殊同更是看到,當年一同角逐武關產業園的企業,在這時捲土重來。
國外的勢頭同樣洶湧,其中有多家歐洲冷協推舉的企業,無不是輝煌的歷程、過硬的資質。
時間來到七月初,一場圍繞陸港的競標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最先出場的朱士槐壓力深重,雖然在胡殊同那裡一直是盡力而為四個字,但在朱士槐看來,闖進第二輪是底線,這當頭一炮意義重大。
十三港在流程上相差不大,凡是透過審查的企業在第一輪集中亮相,而後根據數量對砍,剩下的企業三天之後開啟第二輪提案,這也是最後一輪。
雖然兩輪之間的時間很緊湊,但完全操作得開,因為在競標的過程中,第二輪的方案絕然不是新方案,而是根據現場問答環節揣摩對方的用意,做更有針對性的補充和深化。
凱克港的申報共有十二家企業,從現場的情況來看,事後的朱士槐表面謹慎但內心有著很足的信心,成為這六分之一應該問題不大。
就在朱士槐等訊息的時候,霍茲港的競標啟動了,在同興內部的商討中,霍茲港的方案與塔圖港多有相似之處。
因為胡殊同要做更為複雜的比什港和撒爾港,所以霍茲港的方案便交給了頗為熟悉塔圖城的柳知英。
這一天,夜很深了,胡殊同還在做著方案。
整個過程中他的時間是最充裕的,比什港和撒爾港的提案在月底,相比朱士槐,他幾乎多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兩處陸港,甘州極為關切,且單獨成立了一個部門隨時與胡殊同溝通。
畢竟這裡與多處掛鉤,從訂單農業到出口農業,還有他曾在發改委會上承諾過的流通大局面。
樁樁件件都要落實在這份方案中,這讓胡殊同無法徹底撒開手,所要兼顧的實在太多。
在具體的內容上,甘州花了大力氣,地理區位的原因,讓這些陸港對甘州的意義要遠大於青寧。
多日以來胡殊同對這兩份方案做了很多取捨,但距離甘州的意志總還是有些出入。
心念繁複之際,胡殊同來到窗前,雖然少有燈火,但月色不錯。
正在他凝想的時候,他忽然看見一輛車朝這邊駛來,不多時停在了樓下。
副駕駛下來一人,司機離開以後,他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