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龍問。

“小人步騖,字子山,淮陰人。因戰亂遷居江東隱居。每日種瓜餬口,博研道藝,廣覽群書,心生對時局頗多看法。今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大漢疆土,群雄逐鹿,小生也曾想幹一番事業,只是不期明主,故而有所感概,望公子莫笑!”步騖感嘆道。

“原來步先生為此感概,何不隨我等去壽春,吾主東方雨深明大義,文韜武略,體恤民情,進駐壽春八個月來,秋毫無犯。百姓無不稱頌歌德,有此等明主,還愁有志難酬麼?”方飛玉接著說。

“公子說的也是,小生我去去就來!”

200年1月,方飛玉、雲中龍在會稽收得高士步騖。

天回地轉,歲律更新。南方已是嫩柳爭妍,鶯飛草長的季節。二人一商議,去了遼東。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有幸結識鮮卑族首領柯比倫,成為方飛玉繼收服周倉、裴元紹、雲中龍、陳應、步騖後的第六員將領。

且說李玉鳳授令,一個人輕裝簡從,北上幽燕。一日到達北平。虛晃幾日,經常山郡。路遇一村寨,只見一將身高八尺,姿顏雄偉,一杆銀槍舞得銀光閃閃,頗有大將風度。眾人看得精彩處,不免掌聲雷動。這李玉鳳看得真切,六六三十六路子龍槍法,叫人眼花繚亂。

李玉鳳師傅東方雲曾傳眾弟子楊家將槍法,故對子龍槍法套路熟悉。接下來,她要試一下演武小將,於是張弓搭箭,嗖地一聲向小將射去。那將聽得箭響,嗖地將槍一挑,箭的濺落,一股力道凸出,那將稱奇。說話間又是兩箭,曰霸王三弓,力道如初。那將小心應付,且越發好奇。李玉鳳大嘯一聲,將手中的弓幻化為戟,一曲點穴功夫惟妙惟肖。鳳展單翅,喜鵲登枝,燕子穿林,玉女照鏡,丹鳳奪巢,一招一式,柔中帶鋼。演義到後來,融入子龍槍法,刺、點、橫、突,舞動時其軌跡像是舞曲一般,奪人心魄,奇美異常。

“慢!”那將跳出圈外,“怎麼將軍會子龍槍法,你跟家學有何淵源?”“您是子龍?”李玉鳳試探著問道。

“末將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那將自我介紹說。

“果真是子龍將軍,玉鳳聞初平二年,袁紹稱冀州牧後,與公孫瓚相爭,常山公推將軍為頭目,率領大夥去投奔公孫瓚。也在這一年,劉備亦投公孫瓚。將軍視劉備為長者、知己,有心相依。經過幾年的奔波和反覆觀察,將軍對公孫瓚的表現明顯感到不滿意,覺得他胸無大志,不識大體,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人,便尋機離去。不久,將軍因兄喪請假回家。因不期明主,故而未曾遠行?”李玉鳳娓娓道來。

“將軍,您是?”趙雲問。

“我是壽春東方雨帳下將軍李玉鳳,因家師武術淵源與子龍將軍有些瓜葛,所以末將獨闖幽燕,沒想到真遇將軍尊容。玉鳳再次謝謝將軍。”李玉鳳以大禮見過。

“哦,那子龍也一定拜訪要拜訪將軍家師。子龍雖因家兄治喪迴歸故里,但天下大事,朋友傳書,時有知曉。今將軍遠道而來,承蒙不棄,子龍願隨將軍,待子龍稟告父親,即日啟程趕往壽春!”那趙雲回去辭別家人,自不在話下。

李玉鳳訪得常山名將,心情自然暢達。路上不止一日,馬不停蹄飛馳壽春。早有探子回報東方雨,述說李玉鳳說服趙雲,已往壽春而來。次日清晨,東方雨率在家將軍出城迎接子龍。

那日,李玉鳳與趙雲並肩來到城下,見主公親與接應,深感欣慰。李玉鳳、趙雲翻身下馬:“末將參見主公!”“二位將軍請起,前日玉鳳傳書,說子龍將軍前來助我,我東方雨深感榮幸!”

“末將不才,蒙主公及眾位將軍出城迎接,深感慚愧。他日主公有用得著子龍處,末將一定不辱使命!”趙雲果斷地說。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