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黃鸝西行,先期到達汝南,這座“天中”城市,199年6月,收了雷薄。

接著馬不停蹄,冬月到達武都。武都,夏、商時期武都屬氐人居住地。西周、春秋戰國時為羌氐民族。先秦已有道(縣)級建置。秦代屬白馬氐族人。西漢屬益州刺史部武都郡所轄。東漢隸涼州刺史部武都郡轄。境內溝壑縱橫、峰巒迭嶂,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境內神奇的永珍洞天、朝陽仙洞、水濂瀑布、千壩草原、太白積雪、五鳳彩雲、六月冰泉,令人流年往返。

那日,來到太白山腳下,感受大自然美麗。據《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於終南主峰之西,因號為太白山。太白山崇高峻偉,草木繁盛,山巔有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和玉皇池4個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測。由於山高雲淡、空氣稀薄、氣候寒冷,終年積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皚皚白雪,仍然莽莽天際銀光四射,其景緻格外壯觀美麗,是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

黃鸝頗感心曠神怡,只顧埋頭趕路。突然前右側有一女將,對著古巖壁發功,那勢那威,為人讚歎。黃鸝上前打聽,不料其姿色倒像一個人?莫非她就是師母?這個念頭一閃,竟忘了同人打招呼。

那將微笑著點頭,黃鸝竟一時呆在那裡。等那將收拾離去,才發現自己有事求人呢。於是慌忙上前,大大咧咧問道:“請問您是?”“中原人士。”那將爽快答道。“我也是。不知將軍?”黃鸝回答的同時又朝前走了幾步,似有一種親人的感覺。這是那將也覺得面前的這個人很熟,只是一會叫不出名來。二人竟莫名地站在那裡。

“我叫黃鸝,請問您是?”“黃鸝?”那將竟對黃鸝上下打量起來,“我姓謝,名雪蓮。”“母親在上,容孩兒一拜!”黃鸝的舉動令那人措手不及,於是慌忙將黃鸝扶起。二人選一地坐了下來。

“母親,您可忘了,我可是您的兒媳黃鸝呀……”黃鸝便一五一十將堂主報夢,十勇士聚義壽春,尋訪天下義士一一道來。“昨晚,老伴跟我託一夢,說中原有人來投緣,說的就是你哦。”謝雪蓮說道:“這一下我也記起來了,那是去年,我與敏兒從大明河北大名府送祖宗牌位返回,趕上你們師姐妹演繹什麼上古乾坤圖,我和你師傅一踏上那方位,便聽風雷大作,接著來到了化外天地。昨晚,老伴給我報夢,說什麼十八勇士闖東漢,十人聚壽春,原來是這麼回事。既然我們前世有份,今世有緣,那我就隨你同往壽春,如何?”

“黃鸝謝謝母親。”於是次日起身南行。

200年1月,謝雪蓮、黃鸝在建寧郡收八納洞洞主木鹿大王。2月,前往零陵,收刑道榮。2月,前往江夏,收劉循將軍。黃鸝、謝雪蓮凱旋而歸,當即稟明主公,東方雨設宴款待母親。至此,大明神來將領已有13人齊聚壽春。

黃鸝拜別母親,南下秣陵,於200年4月收徐盛。徐盛字文向,琅邪莒縣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迴歸,至金陵時,幾個陪同的望氣術士見金陵四周山勢峻秀,地形險要,就對秦始皇說:金陵有天子氣。秦始皇一聽大為不悅,命人開鑿方山,使淮水流貫金陵,把王氣洩散,並將金陵改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這裡不該稱金陵,只能貶為牧馬場。因此,表面上衰敗的秣陵卻透著帝王之氣。

鐘山三峰相連形如巨龍,山、水、城渾然一體,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那日在山峰,一將手持三尺龍泉,身若游龍,劍如吐信,俯仰吞吐,輕捷自如。看客興起,竟贏得陣陣掌聲。

黃鸝移駕別步,循聲望去,那人身影如此面熟。“莫非是他?”管他呢?黃鸝手持梨花槍進入。只聽“阿哈”一聲,音到人到,身形敏捷,內展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