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可以超過2000萬部.”

“到年底的時候,將會有近近百家代工廠為我們生產虛擬機器,可以形成單月產量超過3000萬部虛擬機器的預定產量.”

說完銷售,徐雲鵬也是開始向劉遠彙報起虛擬機器的生產情況來。

虛擬機器的生產和以前的手機差不多,當然相對而言要更簡單很多,因為虛擬機器內部的零部件要少很多。

星海科技這邊提供核心的零部件,其它的零部件則是透過供應商進行採購,再最後尋找代工廠將虛擬機器給組裝起來這樣的一種模式。

星海科技自己本身只生產核心的晶片、生物感應模擬晶片以及虛擬機器的虛擬系統,其它的東西全部都是從供應商這裡採購。

這樣的好處就是虛擬機器的生產速度可以非常快,代工廠越多,它生產的速度就越多,同時也可以將虛擬機器的成本儘可能的降低下來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

一步虛擬機器賣21000元,星海科技這邊的實際成本連三千塊都不到,因為晶片是自己家工廠生產的,成本很低。

生物感應模擬晶片同樣也是自己家工廠生產,技術含量是高,但自己生產,技術在自己手中,成本也很低。

至於虛擬機器系統就更不用說了,這東西開發出來之後就是無限複製的東西,成本不用計算,剩下的其它成本因為都是大量的採購和超大量的訂單、超大額的合同,成本也是可以一縮再縮。

算下來,三千塊的成本都是還是星海科技這邊有良心了,給合作伙伴讓出了很大的利潤空間,同時對於材料、工藝等等精益求精的結果了。

如果讓其它企業來做的話,完全是可以控制在2000以內,將利潤最大化,獲得更多的利潤。

星海科技沒有這樣做,那是因為現在的利潤已經足夠高了,又沒有什麼競爭,自己吃獨食的市場,適當的給其它企業爭取利潤和空間,也等於是放水到供應商、組裝廠這邊。

現在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了,星海科技又堅持要在自己國內組裝,你不多給組裝廠利潤的話,他們是隻能夠遷移到人工更便宜的東南亞、南亞等地區去的。

而這又背離了星海科技想要帶動就業、促進就業的初衷了,現在就業形勢嚴峻,適當的給出一些利潤出去,也是為社會和國家做貢獻。

“再過2個月達到月產2000萬部.”

“這一個月銷售2000萬部虛擬機器的話,4200億的銷售額,算下來,全年的銷售額大概5萬億左右了.”

劉遠一聽,隨即也是默默的計算起來。

虛擬機器的銷售是星海科技今年營業增長的重點了,年底才能夠達到月產3000萬部虛擬機器,這意味著今年基本上就只能夠按照月產2000萬部虛擬機器來計算了,算下來,一年差不多可以賣5萬億。

再算算利潤的話,劉遠頓時就忍不住開心的笑了起來。

這買賣還是不錯的,至少利潤極高,幾乎都是利潤,估計著今年公司的利潤又是可以相當的可觀了。

星海科技這邊的計劃就是最高月產3000萬部虛擬機器,這個數字是科學家們經過科學家計算的出來的結果。

星海科技的虛擬機器賣的很貴,21000元一部的價格,放到全球範圍內來說都不便宜,全球範圍內能夠買得起的人口估計著在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全球只有30多億的人口能夠用得起星海科技的虛擬機器。

月產3000萬部虛擬機器,年產量大概在近4億部虛擬機器左右,對於30多億的龐大人口,很顯然是有點不夠看的。

但這個買賣就可以長期性的去做了,虛擬機器的使用壽命相對來說比較長一些,可以超過5年的時間。

如此一番計算的話,可以保證市場上的虛擬機器永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