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領域研究了一輩子,他都沒有任何的重大突破和成果,但別人一接手,在原有的基礎上立即就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發展,開創一個新的領域,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它是需用一個持續性的長時間的投入其中,不斷的厚積才能夠薄發。
就好像材料學領域一樣,這個是基礎性的學科和領域,它需用科學家們不斷的去實驗一個個方案,一個個配方,不斷的記錄各種各樣的材料效能、配比等等。
積攢下十分龐大的資料庫之後,科學家們才能夠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研究出各種各樣的強大材料出來,根據需用生產出特殊的材料出來。
如果沒有一個基礎的積累,你指望在材料學領域有所突破?那無異於是痴人說夢。
但科技的發展,往往只要能夠取得突破,尤其是重大的突破就可以迅速的開創出一個嶄新的科技時代和領域。
就像門捷列夫弄出了元素週期表之後,人們對化學、對於原子的認識直接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嶄新的領域轟然開啟,在科學家們的眼中,世界雖然繁華無比,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歸列為元素週期表裡面的元素所構成,甚至於還可以製造出自然界之中不存在的元素。
這就是科技突破之後的世界。
人類的科技,每一次的科技突破都會伴隨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與之對應的還有相應的工業革命以及人們生活、生產方式所發生的鉅變。
這也是劉遠為什麼說有難關是好事的原因。
這個就如同人生的道路一樣,當你遇到一座大山的時候,你會感到無比的絕望,新生膽怯,沒有勇氣去攀登。
可是當你克服了艱難險阻,登上這座大山時候,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你前方的道路可能無限寬廣了。
量子科技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技,它不僅僅只是涉及量子科技如此簡單,更重要的還是涉及到對微觀世界的研究。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的研究都慢慢的趨向兩個領域,一個是微觀領域,一個是宏觀領域。
宏觀領域研究宇宙的起源、演變、歷史、發展等等,研究宇宙的空間、黑洞、恆星的誕生演變、發展等等。
微觀領域,研究電子、量子、原子、細菌、病毒等等。
幾乎所有的科技發展方向似乎都慢慢的朝著這兩個方向在發展,都在往微觀或者是宏觀的領域前進。
量子科技也是如此,它算算微觀科技領域的一個方向。
一旦量子科技領域能夠獲得重大突破的話,必然也是可以帶著整個微觀科技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甚至於帶動整個科學界發展到一個新的層次和領域。
所以劉遠並不急,也不會催著說一定要在某個時候將某個技術給研究出來。
這是非常不科學的,也是極其官僚式的作風方式。
科學,它不是搞基建,也不是修橋鋪路,不是你一個命令他就能夠弄出來的東西,它需的是積累,需用的是持之以恆的不斷的研究,需用的長時間的沉積於科學的海洋,不斷的摸索,不斷的徘徊尋找真理。
當它厚積薄發的時候,自然而然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一切的一切也都水到渠成。
就好像在幾十年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無論是科技、經濟,還是基建等等各個方面,我們都是落後於世界的,甚至於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指標我們都排在了世界後面。
然而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
我們擼起袖子默默的埋頭苦幹,我們流過了無數的汗水和眼淚,我們被人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裡面咽。
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到了現在,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我們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國,擁有著全世界最長的鐵路和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