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略帶張狂,可正是這份自信,讓張院長對眼前小傢伙的好感,直接漲了一個度。

凌夕鳳沒有錯過張院長眸中的一抹賞識。

只是希望自家阿弟接下來發揮穩定,否則這話,反倒容易弄巧成拙,到時候可真是打臉了。

“好。”張院長哈哈笑了兩聲,雙手背後:“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話是何釋義,出自哪?”

凌雲寒只是稍微思考了一番,頃刻便給出了回答:“理解我的人知我有憂愁,不瞭解我的當我有所求。”

“這句話出自國風王風黍離,是東周都城洛邑周邊地區的民歌,有感於家國興亡。”

張老先生繼續道:“人生知足時常足,人老偷閒且是閒,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有路通長安。”

“做人要隨遇而安,不要懊悔以前的事,該知足時當知足,出自增廣賢文......”

張老先生提問速度極快,從最簡單的開始,凡是凌雲寒答上來後,難度也會隨之提升。

到最後,張老先生乾脆道:“背誦一遍論語學而篇,再背誦含義。”

小少年稍作思考,張口便背了起來,句句麻利清脆,沒有絲毫拖泥帶水亦或是卡殼。

張老先生眼中的欣賞之意越來越盛,其實僅憑小傢伙之前的表現,便已經有了進入千秋書院的資格。

他不討厭少年張狂恣意,可這份張狂,應當是出自對自身本事的依仗。他也想瞧上一瞧,這個口出狂言的小傢伙的能耐上限。

又一連抽出了好幾章論語中的詩篇,凌雲寒皆是一一答上。

前面的考核是抽問書中的詩句,後面,則就是當場背誦。

抽問可以看出平日是否用心學習,而後者,看的是天賦。

凌雲寒前面優異的表現,讓張院長直接選了《大學》之中,最長的一篇詩經。

凌夕鳳有些驚詫,《大學》是講修身、做人、做事、治國、理政的書,自宋以來成為“四書”之一,乃是儒家經典。

一般都是少年十五歲入太學時所學,書中皆是修身、做人、治理政事的知識,不說這書繞口,怕是還有不少生僻字詞。

可,凌雲寒如今的歲數,也不過八歲,剛入學堂的年紀......凌夕鳳也為小傢伙捏了一把汗。

“我給你一炷香時間,一炷香後,不論背下多少,都要放下書。”張院長說完,才遞過書。

凌雲寒沒有異議,少年點頭,雙手接過:“明白。”

而就這麼短短半盞茶的功夫,張老先生板凳還沒坐熱乎,凌雲寒便走了過來。

“張院長,我背好了。”凌雲寒說著,把書遞了過去。

張院長驚了。

說好的一炷香時間,如今才過了半盞茶,也就一半的時候,便背下來了?

他選的詩經有多長,沒人比張老先生更清楚,半盞茶,也就夠小傢伙讀上三四遍......

“一炷香時間還沒到,你確定不再背了?”

“我確定。”凌雲寒點頭道。

忍住心中驚詫,張院長接過書,微微點頭:“既如此,開始吧。”

凌雲寒說完,便開始背誦。

張院長越聽到後面,越忍不住心中的驚喜,高興的都有些壓抑不住自己的嘴角:“好,好啊!”

本以為小傢伙頂多背下來半章都是頂好的了,可,凌雲寒竟然完完整整的背下來一整章!

而且,所用時間還足足比規定的少了一半!

足以說明,小傢伙的天賦絕對不止於此,過目不忘!

凌夕鳳聽著,心中也湧起波濤。

自家弟弟居然還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