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地?丞相為何會認為楊毅是朝著巴蜀之地而去?他不是一直朝西走嗎,而巴蜀之地卻在一線天東南。”柳如煙趕忙問道。

馮漢蘭輕咳了一下說道:“因為如果是換成老臣,老臣也會去巴蜀之地。”

“首先,楊毅既然反了,應該不會屈居人下,他的兵不多,只有一萬多人,去其他地方就算佔得了一時,也佔不長久,很容易就會彈盡糧絕。”

“而巴蜀之地就不一樣了,那裡的很多城池都有天險阻攔,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楊毅的一萬兵可阻攔數倍計程車兵進攻。”

“況且巴蜀之地雖然位置偏僻,地形複雜,但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最適宜於人類生活的地方。”

“楊毅佔了那裡,就可以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徐徐圖謀天下。”

“加上蜀王此人沒什麼野心,軍事力量薄弱,又不勤於練兵,導致很多險關沒有多少兵力部署,楊毅出其不意之下很容易就可以佔領一處險關,進可攻退可守。”

。。。。。。

馮漢蘭雖然說的頭頭是道,但有些官員很不認同。

“丞相,我不認同你的觀點,你剛才也說了,巴蜀之地易守難攻,就算守城官兵再不怎麼設防,但崎嶇的道路,想要速攻很難。

就算看到楊毅計程車兵再關閉城門都來得及,請問那時楊毅還怎麼出其不意?”

“而且咱們所說的蜀王軍事實力薄弱,那是相對於其他封王和朝廷來說,他自身還是有15萬大軍的,對付楊毅的1萬人還不是輕輕鬆鬆!”

“是極是極。”

很多官員都不是很認同馮漢蘭的觀點,他們覺得楊毅就算有一萬士兵,也只是一盤菜而已,他是不敢留在大坤帝國境內的。

馮漢蘭對此也沒有爭辯什麼,這只是他的猜測,他也不敢百分百肯定楊毅真的會去巴蜀之地。

萬一猜錯了,真的誤導了柳如煙的判斷,那責任肯定是由他來背,他這個人精肯定不幹。

“這只是老臣的猜測,一切都由陛下決斷。”馮漢蘭把問題推給了柳如煙。

他就是這麼一說,就算錯了,也是柳如煙做的決斷。

但如果楊毅真的去了巴蜀之地,那他提出過這個觀點,就會給他增加一層睿智的光環。

百官們又開始討論了起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誰也不能確定楊毅到底會去哪裡。

這場午朝最終也是不了了之。

一線天的清理比楊毅預計的還要慢,足足用了一天才終於把巨石清理走。

清理巨石不難,難的是裡邊慘烈的環境讓很多人都吐得不成樣子,根本沒有力氣幹活。

等稍微適應了,已經過了很長時間。

耽誤了一天的時間,讓杜雨明也很無奈,此時再想搜尋楊毅的行蹤就非常困難了。

他們只能一邊詢問周邊的老百姓,一邊不斷確定楊毅行走的路線。

而這路線杜雨明也不確定是不是楊毅故意留下的,只能跟著僅有的線索不斷前進。

此時的楊毅已經帶人追上了先走的1000親兵們。

他們非常好奇楊毅是怎麼獲得這麼多戰馬的。

要知道大坤帝國生產戰馬的只有北方一些城鎮,數量不是很多,支撐自身軍隊都不太夠用,每年還需要從其他國家買進戰馬。

楊毅能弄來這麼多戰馬,可不容易。

楊毅沒有過多解釋,只是找了一個理由搪塞過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楊毅離劍門關越來越近了。

劍門關位於巴蜀之地的東北方位,楊毅是多繞了一段路才趕往那裡的,所以劍門關計程車兵根本不知道楊毅已經來到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