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和塵土黏在了額頭和脖頸之上。

斐潛扒拉在黏糊糊的女牆上往下看了看,方才一波的攻擊才剛剛退下,鄭揂的兵士一部分正在整合隊伍,一部分也是在進餐,按照之前的情況來看,下一波次的很快就要來了……

“文遠,這樣下去情況不妙啊……”

張遼也是默然,從下午鄭揂進攻開始到現在臨近黃昏,就幾乎是沒有停歇過,就算是武藝再高強,人體也是會疲憊的,現在的確已經是接近了極限。

而現在人數上的差距這個硬傷現在表現的越加的明顯。

看城外的鄭揂一點要紮營的意思都沒有,擺明了就是要連夜攻城,天色一黑,人手又少,難免會有防備不到的時候,到時候一旦大批的鄭揂兵士登上了城牆,那麼必然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張遼大口吞嚥著,靠在女牆上,沒有說話。他何嘗不知道這樣下去難免戰敗,但是如果就這樣退卻,那麼昨夜的輝煌就將成為泡影,別人不會記得那一百騎兵突襲大營的成就,只會記得被人趕出函谷關的慘敗。

可是現在又有些無奈,函谷關畢竟鄭揂經營了多年,根基深厚,鼓動什麼民夫居民守城根本不可能,真要是徵調上來說不定現場就立刻倒戈……

所以只能是靠手頭上的這些人,可是眼見這兵士越來越少,這麼長的一段城牆,根本就沒有辦法守不過來,哪裡能夠再守多久?

不甘心,張遼他真的很不甘心。

張遼的想法斐潛自然也是理解,這個事情跟董卓又或是山東士族沒有什麼關係,斐潛也不想在這個時間點就蓋棺定論說那一方是好人還是壞人,畢竟勝利者才能夠書寫歷史,而絕大多數的失敗者都會被描繪得醜陋無比,這是自古以來的慣例。

況且就算是現在鄭揂率領的部隊都還用黃巾包著頭,不敢明目張膽的打出弘農士族的旗號,這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

因此,已經到了現在這個程度,如果城破,斐潛和張遼等等必定是被滅口無疑。

可是現在究竟要怎麼辦?

斐潛看著城門下被砸爛的三、四架撞車,心中一動,便跟張遼說道……

擊敗、擊破、擊潰是不同的,有沒有追殺死亡人數也不同,全滅的要求比較高,大部分情況是在被前後包圍的情況下才會產生,而且因為無路可退拼死也拉個墊背的,對於勝利方一樣也會有較大的損失……

三國中,很多野戰中的死亡人數都是在戰後被坑殺,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後被坑殺了7萬兵士,包括輜重輔兵等……

歷史上張遼帶八百衝擊孫十萬,也只是攻擊到了孫權本陣,導致全盤動盪而敗,死傷也不是在張遼八百兵殺傷的,

<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