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趕緊看看吧!”
一聽和自己的性命有關,趙恆就急了,不管以後怎麼樣,先看看再說。
“官家,按照記錄上卓群所說他認為我們最看重的會是種子,和那個化肥,臣就來看看這兩樣到底是什麼樣的寶物,能讓他如此自信……”
丁謂話不停手也不停,很快就找到了一個標明為種子的資料夾,隨手就點開了。
“我來看看,什麼樣的種子,能比占城稻好多少?”
占城稻亦稱“早佔”、“早米”、“早占城”。宋代水稻良種。真宗大中祥符(1008—1021)年間從福建推廣於江淮、兩浙等路。
根據古書記載,占城稻有很多特點。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此時占城稻已經開始了種植,雖然種植面積小,卻是宋朝公認的良種,畝產應該有309斤。
“我來看看,雜交水稻,嗯,也是稻種,還有宋朝畝產的對比,大宋南北畝產平均309斤,不錯,不錯,我來看看……”丁謂看著螢幕揉了揉眼睛,之後呆若木雞的看著螢幕嘴裡唸叨著“畝產800公斤,畝產800公斤……”
“謂之,謂之。”寇準看丁謂一直在哪念念叨叨的,就推了他一下,問道“謂之,你看見了什麼。”
“我也看看”說完看著也看向了螢幕,“謂之呀,不是我說你,大丈夫當麋鹿興於左,而目不……”
“假的,不可能,這時障眼法,怎麼可能。”寇準在大殿內突然開始了踱步,“不可能,怎麼能差這麼多。”
“平仲兄,這應該是真的,卓群不會拿假的來哄騙我們。”丁謂此時也回過神來了。
“雜交水稻必須得到稻種,年年都要!”丁謂咬牙說,“答應卓群,他不是要三層麼,給了,只要給種子就行。”
“那可是三層產量?能種兩季的?”寇準說道“太多了吧,那可是一畝千斤呢?”
“那也給,拿到種子一年畝產3000斤,給他一千斤又如何。”丁謂的牙咬的咯吱作響,“我是計相,由我來定,再說我們沒種子,而這個種子你也看了,只能產糧,不能留種。”
“你們在說什麼?”王旦喝了盞茶,問道“種子,畝產1600斤的種子,能種兩季的種子。”丁謂咬牙說道。
“你說什麼?”大殿內處寇準外的其他人都看向了丁謂,連門口的兵士都把耳朵豎了過來。
“謂之說的沒錯。”寇準嘆氣說道,“所以,三層吧,唉~~”
殿中幾人都是看過記錄的,三層的糧食產量換種子,當是他們看時還以為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兒狂言,沒想到自己才是井底之蛙。
一時間殿內鴉雀無聲,只有丁謂還在檢視著其他的種子。
“張雜谷,粟米,畝產400公斤以上。”
“雜交小麥,畝產600公斤。”
丁謂每念一個種子,眾人就心痛一分,三成產量換種子,太心疼了,大傢伙都快哭出來了。
“懶人稻?”丁謂唸到了最後一個種子,“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畝產600公斤?”
“都是好種子,這個懶人稻多要一些,不過,不能給三成,最多兩成。”王旦說道“試試看吧!應該可以的,他要糧,我們要種,談談吧。”
“諸位,還沒完呢!”丁謂看著其他的資料夾,“蔬菜種子,各式各樣的,各種種子,畝產都很高呀,從最低的幾百公斤,到最高的上萬公斤,這些種子也是要的。”
“畝產萬斤哪,真是厲害啊。”
“這還有呢,土豆和紅薯?西北種植,畝產上萬公斤,可以代替主食呢!”
丁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