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界的人們都會認為是土,是落伍,不潮,哪個人要是一直使用國貨,這個人就一定會被排擠的。

“這個世界的消費理念和我們裡有些不同,他們的國貨品牌維護的都很好麼。”

孫楚笑的有些苦澀,千禧世界裡國貨已經快要消失了,而大家還在說這是在進步,這一點讓他在對比了倆個世界後,有些不舒服。

“你說的那些還都只是些日常用品,我們經過的那些住宅小區,也沒有發現那些和我們那邊一樣使用洋名的,用的都是古代名字,不是以宋代的名人的故居定名,就是詩詞的截句定名,還有的直接按照古代的宮殿定名,在對抗外來文化上面,他們做的也是很不錯的,而且那些房屋的建築風格也不是現代那些了,都是帶著諸夏古典風格的,老一點的建築還是現代風格和西式風格,而越新的就越是古典的中式風格。”

陳朗翻看著路上拍攝的照片和錄影一點一點的檢視著,那些冷冰冰的西式風格在一點點的消失,即便是沒有消失,在房產的價格上也是低於那些中式古典風格住房的。

這讓他感覺主世界在建築上的崇洋媚外在某個時間段被人用外力給斬斷的,而且就是在這幾年之內。

陳朗的感覺沒有錯,確實是被人斬斷了,還是蠻力斬斷的。

動手的人就是卓群,方法也是很簡單的,拿錢砸出來的,他對著那些在10年以後出現的古典中式風格的小區花高價錢購買,而且是那種倍數以上的價錢購買的,有對那些西式現代風格的住宅和房屋,壓低價錢,再透過上面的配合,造成了在樓市的低潮期,中式風格的逆勢而起。

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的,而中式風格的房屋在漲錢,而且是那種拿到手裡沒幾天就開始翻番兒的漲法,這明顯是買到就是賺到,而西式風格今天買了明天就是八成的價格了,這誰受得了,當然是趕緊的拋掉手裡的,老房子去買那些新蓋的中式房產。

就這麼一漲一拋,連續的玩了有半年多的時間,諸夏的一線城市,就都開始追捧起中式風格了,而那些西式風格的房屋和住宅,就這些被人拋棄了。

一線城市的房屋建築的流行風潮,在短時間裡就席捲了整個的諸夏,在經過了倆年的發展後,現在的那些西式建築就便成了底層民眾的住宅區,而中式建築則成了中產階級和那些有錢人的親睞住房。

做到這一切卓群可是花出了上萬億的人民幣,本來也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自己順心,沒想到的是他這一順心,卻改變了整個諸夏的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