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上,一艘巨輪在大海上顯得是那麼的渺小,雲琰坐在船艙裡面,雙眼被蒙上。

不知道在海上飄蕩了多長時間,期間船體搖晃的尤為厲害,聽到外面有著呼嘯的風聲,應該是期間遇上了惡劣的天氣。

巨輪在海浪中飄搖擺動,雲琰自己巋然不動。

“到了!”

倭寇推開船艙的門,對著裡面的雲琰說了一句。

雲琰摘下面具,在黑暗的環境裡面適應了一會兒,才不急不躁的出了船艙的門。

來到夾板上,環顧周圍的環境,他們正在一出港口上,港口呈現半月狀,附近還停靠著好幾艘巨輪以及大大小小的船隻。

倭寇靠海生活,船隻就如同他們的生命。

來到岸邊,早有人在此等候多時,雲琰倒也不擔心這群倭寇想害自己,畢竟他們還指望著自己獲取更多的資源。

雲琰三步一回頭,這座島嶼看上去很大,跟自己想象的有些不一樣,而且看到的島上倭寇們的生活也是迥然不同。

本以為他們會是穿著粗製濫造的麻布生活的原始人,可他們穿著的絲綢可是上等的中原產品。

其實也可以理解,這些年跟白浣沙做的生意多少也有了不小的積累。

他們住的地方也不是山洞,大家群聚在一起建造的木屋。

在島上,不僅僅有倭寇,而且還有百姓生活,與其說是倭寇的老巢,不如說是到了新的國都。

國都?! “這裡不會就是東瀛本島吧。”雲琰心裡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就目前來看,島上的繁榮程度絕對不是一個只有倭寇生活的島嶼。

他記得有人說倭寇的老巢距離東海有著3000海里,這個距離有些誇張,可仔細想來,這個數字卻是非常妙。

數字未必是真,但距離肯定近不了,所以說很可能這裡就是東瀛本國。

事實證明,雲琰的猜想沒有錯,當他們來到一座城池,上面寫“京都”二字,雲琰頓時恍然。

“這裡竟然真的是東瀛。”雲琰自語。

來到京都,雲琰就好像走在長安的街頭,只不過跟長安氣勢恢宏的規模不同,這裡根本就是個等比例縮放的長安。

木屐、枯山水、和服……這些帶有濃濃東瀛風格的標誌,卻始終擺脫不了大唐的身影。

想來也是,畢竟是孤懸於海外的島國,學習東方先進文化是無可厚非。

雲琰走馬觀花地欣賞著街邊的風景,最後來到了他們的皇城,準確地將叫做王宮。

“果然倭寇襲擾東海真正的策劃者是他們的天皇。”雲琰心說道。

東瀛人果然是狡猾無比,表面上稱臣納貢,暗地裡卻是不停侵擾沿海地區,燒殺搶掠,果真可惡。

來到王宮,東瀛的仁合天皇就在議政殿內等候,畢竟這次來的可是滬寧刺史,大唐的封疆大吏。

如果能夠利用好這層關係,派出間諜進入大唐的政治圈內部,總有一天,那麼會成為第二個唐國。

指引之人主動退去,道:“天皇就在裡面等著,請吧!”

雲琰是來談生意的,沒必要低人一等,當他來到殿內,簡單行禮後,東瀛內的諸多大臣們紛紛投來異樣的眼光看著唐臣。

這裡面的好多人都只是聽別人說過唐臣,但還從來都沒有見過,這一次算是見到真的了。

但這些人卻是有些自大,因為從小就龜縮在東瀛島上,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歸來的使臣們談及長安的繁華,他們卻是不以為然。

他們認為使臣說的話都有些言過其實,頗有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感覺。

有著這種感覺的可不止這些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甚至連他們的仁合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