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滬寧城彷彿煥發了新的生機,往日的死氣沉沉的氛圍也變得熱鬧起來。

茶館酒坊之中,說書人激情洋溢地說著新任刺史燕雙雲如何勇鬥白家公子的故事。

客人們桌上的小零食吃著,聽的津津有味。

“你說的是不是真的?可別吹牛,刺史大人真那麼有種?”有的客人還是不相信新任刺史敢暴揍白浣沙,怒審蕭媚兒。

其實這也不怪他們,未曾親眼所見者還是無法擺脫過去陳舊的觀點,認為白浣沙就是不可撼動的尊神。

“瞧你說的,那日的情形大家親眼所見怎會有假。”說書人反駁道。

“嘿,你是不知道,咱們這位刺史大人可是相當有種,面對白浣沙的威脅,二話不說,上前就是兩棍打的白家公子不敢吭聲,簡直太瘋了。”

……

此事在市井之間傳的沸沸揚揚,而刺史府的衙門也同樣熱鬧異常。

門檻快要被踩爛了,登門報案的人趨之若鶩,真可謂是門庭若市,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逛菜市場。

有意思的是,被白家人欺壓那麼多年,百姓憋了太久太久,好不容易有人替他們做主,自然是用綿薄之力瘋狂的報復白家。

就算崩掉白家的牙,至少也能膈應白家。

而云琰對於百姓們的案件一一受理,在查案的過程中,雲琰也是逐漸瞭解了白家的龐大產業。

當年,白家跟鮫人族大戰以後,退居滬寧城,由於兩族交戰,幾乎耗光了白家的所有積蓄。

為了重振雄風,白家便是倒騰起海鮮,靠著漁業發家,後來涉獵的範圍越來越廣,滬寧的房產、林業、服務業等等皆由白家投資建設。

再到後來,白浣沙接管家族,才是白家大爆發的時刻,他整合資源,搶灘登陸,涉獵的行業更是不勝列舉,積累的財富也越來越多,龐大的家族赫然屹立在東海之巔。

但有意思的是,雲琰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這是五年前的卷宗,裡面記載了好幾起奇怪的事情,這讓雲琰十分的困惑。

“己亥年,夏初,東海東300海里,林家漁船遇倭匪,林家家住墜海遇難。”

“庚子年,初春,東海南200海里,趙家漁船遇倭匪,趙家公子趙伯乾被殺,兇手為倭匪。”

“庚子年,冬至,東海西南500海里,韓家漁船離奇失蹤,杳無音信,全員判定為死亡。”

……

從五年前開始,離奇的案件一件接著一件,要麼就是被倭寇殺害,要麼就是離奇失蹤,而那些被殺和失蹤的人曾經都是滬寧城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林家、趙家、韓家……他們都是大戶人家,由於接連遭受的損失,後來這些大家族都被白家吞併,淪為了白家的附屬家族。

也是在白浣沙接受的第二年,白家才真正意義上成為獨霸一方的豪門家族。

雲琰收起過往地卷宗,問到身邊的趙靈兒,道:“靈兒,如果說同樣的事情發生一次是意外,兩次是意外,那麼第三次是什麼?”

趙靈兒心思單純,但也是本能地說出:“肯定是故意的。”

是啊,肯定是故意的……雲琰心裡面也是這麼想的,更何況類似的事情又何止三次。

透過翻看五年前的卷宗,雲琰總結出一個答案,當年滬寧各大家族相繼遇害,最後受益的人正是白家,所以幕後黑手一定就是白浣沙。

如果憑藉這件事能夠拌倒白家的話,雲琰就能徹底在東海立足。

而且案卷裡面提到了倭寇,只要能夠找到白浣沙勾結倭寇的證據,那麼雲琰就有充足的理由捉拿白浣沙。

只是手下沒有兵,衙門的那些人也不可用,必須組建自己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