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的話,如同平地一聲驚雷,響徹在整個祭祀現場。滿朝文武目光熾熱地凝視著這位新“太子”。
對於聖人的這個決定,百官們顯然不能苟同,且不說此人是否為雲妃之子,就算他是真的,失蹤那麼多年,剛被接回長安就冊立為東宮太子,不免會引來爭議。
而且存在爭議最大的莫過於這位太子的真假問題。
“陛下,太子事關國本,豈能輕言冊立,況且此人真假尚待商榷,請陛下收回成命。”宰輔長孫無忌站出來說。
長孫無忌反對後,文武百官大多數人都反對, 有人站出來反對,這些早在聖人的意料之中,但沒想到這麼多人,為了堵住眾人之口,聖人拿出了掛在少年脖子上的吊墜,對長孫無忌說:“此物旁人不知,你不會不知道吧?”
長孫無忌接過吊墜,他一眼便認出來,這吊墜是聖人和雲妃的定情信物。
吊墜算不得貴重物品,可以偽造假冒,但吊墜中的浩然王者是聖人獨有,是假冒不了的。
在吊墜中精純的王者之氣正是聖人的氣息波動。
“陛下!持有此物未必就是真太子,說不定是他從別的地方撿來的。”長孫無忌十分硬氣地說道。
他之所以硬氣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年他親眼目睹了尚在襁褓中的太子被扔到了湍流急湧的黃河中。
莫說是嬰兒,就算是成人墜入河中生還的機率也是零,所以他篤定眼前的少年是假太子。
聖人和顏悅色的臉陰沉了下來,道:“長孫無忌,你非得跟朕唱反調?!”
“臣臣並不是唱反調,而只是想要一個讓群臣信服的答案。”長孫無忌說道。
聖人不悅地說:“那你說,如何才能證明太子的真假?”
“滴血認親!”
“好!朕答應你。”
聖人十分惱怒,然,長孫無忌卻有恃無恐,絲毫不擔心,因為他知道眼前的太子是假的。
“取碗來。”
聖人的貼身太監取來一個三彩碗,裡面乘著清澈的水,聖人懶得廢話,割破手掌,鮮血順著尺寸大小的傷口流出,滴在碗中。
隨後,又命人將太子的手掌割破,血滴在碗中。
兩滴血滴落後,無數雙眼睛盯著碗。
隨著時間過去,長孫無忌的臉色開始變得難看,因為兩滴血慢慢地融成一滴血。
“融……融了。”有人激動地喊道。
聖人對於這個結果非但見怪不怪,反而是露出冷冽的笑意。
“長孫無忌,你現在還有什麼好說的?”聖人道。
長孫無忌萬萬想不通,一個已死之人是怎麼復活的?可二人若非父子,兩滴血又怎麼會融合?實在想不通。
儘管如此,長孫無忌還是執意反對:“陛下!儲君之位,涉及天下黎民百姓,怎可將此重任交給一位不懂國政的鄉野小子。”
其他大臣們隨身符合。
就在這時候,有人站出來說:“長孫大人,此言差矣。”
代禮部尚書許敬宗突然說話。
長孫無忌見說話者是許敬宗,當即呵斥:“許敬宗,此地何時由你這種小人說話,還不快快滾下去。”
許敬宗是先帝寵臣,由於此人曲意逢迎,凡有過節者必極力汙衊,這些年的人脈極其差,而且也沒有得到聖人重用,一直備受冷落。
所以,許敬宗為了得到重用,是不會放過這種機會的。
“你我同朝為官,諫言上奏本就是臣子的職責,難不成不準長孫大人放火,不許下官點燈?”
“太子雖不懂國政,但我等可盡力輔佐之,依照太子聰慧,必然能夠很快適應治理天下大道。”許敬宗吹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