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後宮寵妃,若是皇帝厭棄她了呢?她還有什麼呢?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如果要將一個妃子打入冷宮,誰會多說半句話呢?不過就是皇帝的家事而已。那個妃子的家族恐怕還要出來請罪,說自己教女無方。

就算這其中妃子有什麼冤屈,妃子的家人也不能說什麼!後宮、前朝,相去甚遠,你一個朝臣要是對後宮之事瞭如指掌,你想要幹什麼?

如果,這個妃子的家族實在勢力很大,皇帝比較忌憚或者看重的話,那也不要緊,再從這個家族選個女孩進宮就是——表示皇帝只是厭棄了那個妃子,和你們家無關。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對於家族來說,一個女兒而已,無關緊要。

而如果皇帝想要將皇后打入冷宮的話,那會發生什麼呢?——後宮的太后不會答應,滿朝的文武大臣不會答應,天下的百姓不會答應!——因為,後位廢立,是動搖國本的大事!關乎國運!

這就是從古至今,正室與側室的差距——像是一道永遠也跨不過去的鴻溝。

縱觀古代數個朝代,真正廢棄皇后的有幾個人?屈指可數罷了。

而且真正冒大下之大不韙廢棄皇后的皇帝大約只有兩種人:要麼極度昏庸——他已經不在乎國運國本了;要麼極度強有力的專.制君主——他有把握將廢后之後的風波與動盪壓下去!

而今上愛惜羽毛,又神武聖明,是絕對不可能廢立皇后的。

何況,就算是廢了皇后,那繼後和原配能一樣麼?再說,大梁的傳統是原配去世,要迎娶繼室,抬舉側室那是少之又少。

原來,這富貴人家正是開篇提到的三大世家之一的華家!

而且是華家的嫡支嫡脈,正是世家華氏的宗家。

如今這府上的當家人是老太爺華紹,其妻餘氏,華紹膝下一共有2子1女,長子華薔,次子華芪,幼女乃是庶出,早已出嫁不予多說。

話說這華府的老太爺華紹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深受皇恩,年前的時候還被派去了定洲辦差,老太太華餘氏則是還住在府上。

長子華薔就是華府事實上的當家人了,華薔膝下有3子2女。

長子華昭,次子華曦,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都有了舉人的功名,下放到寧州的同安郡去當個小官算作歷練,同時也準備著一年後的秋闈。

三子華明乃是庶出,年紀尙幼,只在家裡請了先生讀書。

長女華裳剛剛及篤,正好又趕上了大選之年,這華裳雖年紀尚幼,但是可能看出其風華之姿,一朝選在君王側。

次女華容也是庶出,比華明還小一歲,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候。

而華薔的弟弟華芪命不好,娶妻剛一年,就在一次郊遊中跑馬時,不慎驚了馬,從馬上摔了下來,抬回家,不到兩天便去了。

留下了新婦楊氏痛不欲生,老太太餘氏迷信,覺得是楊氏命不好,一嫁進來便剋死了丈夫,是個喪門婦,對楊氏是各種看不順眼。

老太太經歷了幼子之殤,大家也都不敢多勸,楊氏的日子就不太好過。

幸而老天開眼,不到一月,大夫竟診出了楊氏已懷有三個月的身孕。

得知此事,老太太的態度那真是大轉彎,天天恨不得將楊氏供起來的照顧,老太太心裡面自是有自己的想法。

幼子華芪已經去了,膝下有沒有孩子,以後那真是連個祭拜的人都沒有,過年過節的,那孩子該多冷清。

老太太本想著,舔著一張老臉也要求求老大過繼給老二一個孩子,沒想到峰迴路轉,楊氏竟然有孕了。

老太太自然是高興,她本就偏疼幼子,如今幼子有後,老太太也就不計較楊氏剋夫這回事了,當然老太太完全不考慮生下個女孩該怎麼辦,認準了那就是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