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古人這裡原本還想說其實也不算什麼大事,畢竟比他要惡毒的官員多多了。
但是沒想到後世人居然糾結的是這個,這腦回路怎麼跟人不太一樣呢?
【而對於匡衡此人的評價歷史也是非常中肯,一方面認可了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但在政治和品德上卻給予了負面的評價。】
【《史記》對他的評價是:十年之間,不出長安城門而至丞相。】
【朱熹則認為他:“做人不好,無氣節。”】
【《漢書》裡則指責他在任期間無所作為,空有“阿諛之議”。】
“呵,說白了就是一個只會舞文弄墨,靠阿諛奉承上位的貪官罷了。”
“當了那麼多年的丞相居然一點作為都沒有,更是十年不出長安城門,這什麼漢元帝的眼光可是夠臭的!”
大秦,同為丞相的李斯不由得一陣嘲諷。
如此草包居然都能名垂青史,而且還是美名,真是讓人噁心啊!
【再來就是司馬光了,這位也是聲名赫赫。】
【小時候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甕上面,失足跌落甕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這就是小時候學過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但成年後的司馬光與王安石有過一段糾紛,因為王安石主張變法,而司馬光則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因此兩人屬於政敵。】
【但當時在位的宋神宗是主張變法的,因此司馬光並不受重用,等宋神宗死後哲宗上位司馬光才當上了宰相。】
【對於變不變法咱們不多做論述,這本就是兩方理念不合,不能說改革派就一定是對的,而保守派就一定會錯。】
“沒錯,說的好啊,反對改革也不一定就是錯的。”
“那些年輕的官員一個個動不動就把什麼老頑固,思想保守的帽子給我們頭上戴。”
“可他們也不想一想這改革就一定能成功嗎,說不定只會讓王超崩塌的更快!”
一些保守派的官員此時激動的很,終於是有人給他們正名了。
他們也承認自己確實是有私心想要維護自身的利益,可那些改革派就純粹嗎?他們不也大都是想要改變朝廷格局,為自己謀一份利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