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文人濾鏡 (第1/2頁)
帶著華夏文明穿越小說 北郡的前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為什麼說不要對一些名人過度崇拜,尤其是文人。】
【因為一旦濾鏡被卸下,我們就能看到他的內裡是多麼骯髒。】
【尤其是我們小時候學過的那些文章裡的主人公,現在有不少人都塌方了。】
“這一點說的沒錯,那群文人,尤其是儒生,滿嘴的仁義道德。”
“可私底下的齷齪事幹的一點都不比別人少。”
“仁義道德只是說給咱們聽得而已,實際上乾的事比那些所謂的江洋大盜還要壞。”
“沒錯,有些事有些話聽聽就行了,可千萬不要當真。”
“就跟我們縣太爺一樣,滿嘴的之乎者也,但就沒幹過一件人事。”
似乎這段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都認為這話說的一點都沒有錯,越是文化人越是容易出現衣冠禽獸。
不能說以偏概全把所有人都帶上,但是這個比例著實不低。
【今天就來介紹幾個“塌房”的古人。】
【第一個:“鑿壁偷光”】
【這個故事應該是家喻戶曉了吧,說是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少年叫匡衡,為人勤奮十分,也喜歡學習。】
【可是因為家貧,所以沒辦法出錢供他上學。於是,他經常一個人躲在學堂外面,安靜地聽著裡面的讀書聲。】
【後來一位親戚看見他這麼喜歡讀書,很受感動,就抽空教他認字。日積月累,他也終於可以自己讀書了。 】
【因為他白天要勞作只有晚上才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又用不起油燈所以沒辦法讀書,後來他發現鄰居家晚上有光,於是就在牆壁上鑿了一個小洞借來了燈光。】
【也就是憑著這份堅持,匡衡成為了一代學者並且官至宰相,而這就是比較著名的“鑿壁偷光”的故事了。】
“哦?是我大漢的丞相嗎?”
“嗯....只看這一個故事此人還是有些毅力的,這種精神也值得所有人去學習。”
“不過朕很想知道他又是怎麼塌房的?”
大漢,劉徹摳著自己臉上的痘痘有些無聊的說道,希望此人塌的不要太厲害。
不管如何也是大漢的丞相,丟人丟的也是整個大漢的臉面。
【在課本上匡衡的故事到此也就結束了,但是後來的故事可就讓人大跌眼鏡了。】
【之後的匡衡參加朝廷的考試卻八次不中,直到第九次才以丙的成績被堪堪錄取。】
【因為當時的皇帝漢宣帝並不太重用儒生,所以即便匡衡對《詩經》進行了更深刻的闡述並得到一些官員的肯定,可他依舊只能在平原郡擔任文學卒史。】
【還是後來到了漢元帝時他才受到重用,並且青雲直上直接做到了丞相的位置,並且被封為樂安侯。】
【這裡有一個問題,因為他的封地在臨淮郡的樂安鄉(安徽省泗縣),此地之南以閩佰為界,但初元元年(前48年)的臨淮郡地圖卻將閩佰誤記為平陵佰。這使匡衡的封地實際上以平陵佰為邊界,比原有的封地多出了四百頃。】
【而這事匡衡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但他卻安排手下去接收了這片土地,並且對於治下的百姓也是橫徵暴斂,成了妥妥的貪官形象。】
【最後他也因為這事被彈劾免官,最終鬱鬱而終。】
(屠龍的少年終究變成了惡龍。)
(他本來就是惡龍好吧,小時候就把別人牆壁給鑿穿了。)
(沒錯,他讀書認真只能證明他刻苦,但是鑿牆這事肯定是不對的。)
(沒錯,想想你辛辛苦苦買了一套房子,結果剛裝修好沒幾天就被隔壁熊孩子鑿了個洞,你能忍?)
(想想為什麼說他偷,而不是借,早就給他定性了。)